作文写作的“新素材”写作逻辑建构
邵佰东
俗话说得好,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这句话道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这里把这句话用在作文写作上也不为过,生活有多广阔,作文就有多广阔。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识库”,是“语言库”,是作文材料的丰富源。这就要求师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随时关注和发现那些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多看、多听、多想、多吸收,养成认真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这些生活不仅能给你的作文增添别人无法复制的靓点,更能增加你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构建一种“新素材”的写作逻辑,让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
一、作文构思的新素材逻辑
作文构思及破题,要建构一种属于学生自己的逻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这就说明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不是把知识内容机械地搬到记忆之中,而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互动过程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比如记叙文,散文,抒情文等写法,写作风格逻辑,破题逻辑,创新逻辑,在原有作文的写作层面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写作思维。这种逻辑需要积累和训练的共同参与,而不是闭门造车。比如,看到一篇作文作文题目或作文材料,从哪个角度写能有新意,因为只有写有新意的作文才能有竞争力,因此,每一次的创新思路都是一份“新素材”,需要储藏在大脑之中并记录下来。学生可与老师一起来发现和寻找,最后形成学生自己独有的素材与能力。前期工作可不用着手去写,而是侧重训练如何从一堆陌生文本材料中,挖掘出一个话题,或者从作文材料中,挖掘出话题之中新的创意来,如果多加练习,这种逻辑是可以练出来的。从不一样的“创意”角度去建构,从不一样的人物代表去建构,会写出很多新东西。
二、从万千事物中建构新素材
以往的作文素材是老师给学生一些好的文章材料,美文,或者优秀作文,但这样陷入了学生去背诵作文材料的怪现象,失去了老师的支撑,就不会寻找作文材料了。其实,在今天“互联网+”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可搜集很多的事例,很多的人物,很多的成功案例,等等,这些都可以构建作文素材库。比如,新的购物方式,新的支付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这些都和传统的不一样。因此,从与时俱进的观念构建新素材,在作文写作中更有说服力,更能写出不一样的文章来。作文不是追求华丽辞藻,不是追求无病呻吟,也不是故意煽情,掉书袋,而是写得要有时代生命力。新素材库,就是依据这样的思想建立。首先可以先设置不同的作文话题,按照不同作文话题,去针对性的匹配寻找作文素材,这样的素材可以是名人的一句话,经历,或者其他的言行举止描写,等等;或者从这些共性的人物、事件、工具等抽象出一些具体的东西,这些具体抽象出来的材料又是一个新的“材料”;其次,可以把传统的加进来,但要出新,不是仅仅举出黄继光、爱迪生这样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而是要有时代气息。比如文化类话题,你可以列举剪纸、对联、喜洋洋,对比今天的文化竞争,文化输入和输出,探讨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如何把文化变成一个新生产力和新的市场经济事物,这就是“传统创新”逻辑。
三、组合新素材及写作运用
作文素材积累之后,最后一步就是写作运用。如何应用到实践上,这是最考验作文能力和学生们应用文本的能力,最主要的应用是素材与主题的匹配结合。作文写作的难题一般是:不会破题,材料储备甚少,不会逻辑,但其中最重要还是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新素材的组合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原始素材”组合。所谓原始素材,是搜集的“一手”原材料,在原材料中抽丝剥茧,积累下用于作文写作的“精华”。而不是范文素材,网上资料,或者相关美文。这个素材,以及运用素材进行写作运用,一定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搜集,再通过自编材料,让学生围绕材料进行自主写作,教师再运用好作文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点评。这一系列的过程,教师要做好“陌生化”教学的准备,让学生从习惯化、机械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重新对事物进行欣赏,保持学生兴趣。
四、素材“一对多”思想的灵活运用
学生积累的作文素材,切忌“一对一”应用。也就是说,这个素材不是唯一针对这一个话题的,可能这个素材适合这个话题,但绝不代表只能应用这一个话题。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运用新素材进行写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素材的意义,变“一材”为“多材”,一材多用。当然,这更需要深入研究和练习,但要把这种理念传达给学生,并辅助一些必要的练习。比如我们看课文中的课文素材,有很多是可以进行“一对多”应用的。比如,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丑小鸭最后变成“白天鹅”,实现了心中的梦想。我们传达的主流思想是,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这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这篇课文深挖掘的内容,我们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创新,比如现在普遍关注的“富二代”、“官二代”、“国民老公”。丑小鸭变白天鹅,不是个人的努力,而是它“本身”就是天鹅,先天就已经比其它的“鸭蛋”存在着优秀的基因。因此,努力并不是成功的绝对标准,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你在奔往终点的同时,人家已经就在终点了。因此,有的鸡汤是美好的,但它是有毒的,不要一味地自我灌输美味“鸡汤”,好喝而无营养,而是要看到你们之间的不同与差距。这样的思维,正是作文创新所需要的,因此,要多角度的运用素材,试着跳出传统,超越传统,有新思维,新观念,这样的逻辑思维,才能在作文写作上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要创新,教师应身先力行,尤其是要思想先行。对于新素材的写作技巧,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写作创新上,是大有裨益的。“新素材”写作逻辑,但愿能给现有的作文教学增添一些新鲜空气。
(作者简介:邵佰东(1988-),男,满族,吉林松原人,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 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相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