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传统家训主要内容及思想精华
发布时间:2016-11-28 20:35:11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15 次

传统家训主要内容及思想精华

张  静

   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承文明的缩影,可在我们修身、治学、为人处世及教子等方面提供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提高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进而为我们和谐家庭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多方面的有益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经历数千年社会变更依然保持其自身特色,并对中华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有其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无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家族(家庭)传承恒久不变的精神规则,其侧重于对整个家族(家庭)成员修身持家、自省自励的影响,可以说,家训是中华民族传承文明的缩影。一些古代著名家族的家训曾一度引领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兴亡,如《诫子书》、《朱子家训》、《范氏家训》、《颜氏家训》、《曾氏家训》等。

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家训的肇端,此阶段家训在家庭关系处理、个人品德修养、元典文化传播等方面对后世家训影响之巨大,可谓其他时期不可比拟,并成为其后家训思想内容的直接源头。两汉时期的家训处于家训发轫后至成熟前之发展成型阶段,为后世家训之成熟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以先秦两汉家训为例,其主要内容和思想精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戒子读书学文。孔子有丰富的家训思想,《论语》中有两则。一则载于《季氏篇》,即为“过庭之训”。另一则见于《阳货篇》。由此可见,孔子是非常关心儿子为学情况的。正如《说苑•建本》云:“孔子曰:‘鲤,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失理则不忠,不忠则失礼,失礼则不立。’”故孔子教育儿子只有学诗、学礼才能很好地立身处世。在两汉帝王家训中,开国皇帝刘邦《手敕太子》是对刘盈的训导。刘邦戎马一生,曾经认为读书并不重要。但是后来发现,可以在马上得天下,但是治理天下是万万不能得。他逐渐明白读书对治国大有用处,并以此劝勉刘盈勤于读书学习。在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汉代名臣名士家训中,有不少篇章强调了读书治学的重要性。例如,郑玄《戒子益恩书》是他在年迈时写给儿子的家书。在信中,他回顾了自己颠沛流离与著书立说的一生,并以自身勤奋严谨、潜心学问、鄙弃利禄的治学之道告诫儿子要钻研学问。

二是教子修身养性。修身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古人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因而,先秦两汉家训十分重视对子弟的修身教育。“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士人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受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熏陶,怀有伟大志向并为之奋斗一生。他们同样希望子弟亦能立志成才。孔臧《与子琳书》中教诲儿子孔琳为学要日积月累,锲而不舍。正是在这种家庭教育的氛围中,孔琳终成大器。同时,面对现实中诱惑,则应淡泊名利、坚定信念。例如,郑玄在《戒子益恩书》中,通过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表现淡泊名利,一心向学的坚定追求。他希望儿子亦能树立并继承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有所成就。

三是规则规范教育。礼是治国的根本,所以中国古代特别重视礼教。《礼记》等史籍中所载的教育准则与程序是西周贵族家训的主要内容,并成为后世士大夫家训的源头,对以后的家庭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子弟幼小的时候,由于其言行举止均尚未定型,故应当注重加强对儿童坐立行卧及饮食交往等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例如,《礼记》中,在坐立行卧、起居、交往、饮食礼仪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要求。

四是性别差异教育。《礼记·内则》对家庭教育的基本程序作了概括,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一直以“能言能食”作为家庭教育的起点。从儿童能自己吃饭、说话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她)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言语习惯。语言和服饰要符合男女不同的性别特点,男孩在应答上要恭敬,女孩则要柔顺。这里突出表现了“早谕教”的特点。从六岁开始,就要进行文化知识的启蒙教育,教记数和方位名称。七岁起,要分别男女。八岁教以尊老敬长、礼貌谦让。九岁教以“欮望与六甲”。 十岁要离家就学。而对女子的家庭教育从一开始就有异于男孩,从十岁起更完全不同。女子所学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理麻纺织和祭祀活动,这是在为其今后成为贤妻良母作准备。

五是伦理道德教育。我国传统家训以德育为主,从“人伦”入手,教育子弟学会做人。例如,在《礼记》中,首先,要从小教育子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精心奉养父母,如:“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其次,要听从父母吩咐:“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第三,出入有常,不使父母担惊受怕。第四,“不有私财”等。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历来把师放在同父亲一样高的地位,尊师首先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其次,平时遇见先生要恭敬有礼;对于长辈,也要分别表示礼貌。

六是为人处世教育。例如“庖丁解牛”是庄子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文惠君在听了庖丁一番话后,联想到了养生之理。在我们看来,庖丁的话还蕴含着处世和自处之道。一方面,筋骨盘结的牛预示着世事和事物的复杂性,但只要顺乎事物的自然组织去做,便可迎刃而解,正如庖丁顺着牛筋骨的自然纹理去解剖一样。这说明了“勿强行,毋妄为”的处世之道。另一方面,庖丁解牛虽然“游刃有余”,但每次解牛,他仍是小心谨慎,从不轻视大意。解完牛,虽“踌躇满志”,但从不露锋芒,随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这心里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便是自处之道。上述“勿强行,毋妄为”的处世之道和内敛不张扬的自处之道在后世家训中常有提到,并成为家训中的重要内容。

传统家训资料卷帙浩繁,领域广泛,思想丰富。虽然囿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其中的糟粕不容忽视,但传统家训仍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家庭教育和伦理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家训,可在我们修身、治学、为人处世及教子等方面提供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提高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进而为我们和谐家庭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多方面的有益借鉴。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