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绸之路起源看经济带背景下的陕西文化产业发展
杨 彬
丝绸之路来源已久,涉及地域广大,但其起点所在地---陕西省永远在其文化及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概念提出以来,陕西省作为该经济带的中心省份,又作为传统文化大省,以其自身文化资源来引领并连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相关资源的作用就愈发凸显出来,本文通过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及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浅析此背景下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丝绸之路的起源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从长安带队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此后,汉朝频繁的派出使节出使西方,汉武帝时期最远的汉使到了犁轩(今埃及亚利山大港),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中国丝绸。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首都洛阳。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这条长约7000公里的漫漫长路是经过三百多年几代人的努力而形成,历代多有维护及延用。
经过岁月变迁,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中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对其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为这块沃土注入“肥料”和“生机”。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也不断呼吁,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二、陕西省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现状
作为国家文化及教育大省,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为西北及丝绸之路的中心省份,陕西省文化资源之深厚有口皆碑。红色文化资源璀璨,大秦岭绵延千里,文化积淀十分深厚。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红色照金、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如何对文化资源有更好的认识和梳理、分类,同时将其进行科学的划分,使之能够进行产业化的发展,这不仅是开发文化资源的一种途径,也是保护文化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对文化资源的认识来源于对文化概念的剖析和认识,由于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千差万别,对于文化资源的认识亦是多种多样。因为文化资源的构成体系非常宽泛,其中不仅包括教育、科学等因素,也包括价值观、道德、理想等等,在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中,这一概念还会和整个社会文化网络以及作用于现实生活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因素相联系,所以,在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中,他们所创作的一切带有文化意味的成果及秉承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事件等,包括一些文化界相关名人都是某种形式的文化资源。
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注重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古人说:“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浩瀚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了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发掘和用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我们今天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去年,陕西省统一规划,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30个具有战略性、影响力的文化项目,这些重大文化项目找准了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传承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全省标志性文化设施的新格局。在新形势下,应该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陕西历史文化,倍加珍惜陕西的文化资源和优势,用新的视角开掘历史,努力推出一批具有新时期艺术特色的精品力作,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展示陕西省丰厚历史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我们当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主心骨。陕西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红色文化,照金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延安有群众路线的真经。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推动我们的文化建设,引导人民形成自觉向善的价值观、激励人民焕发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方面,要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把先辈们的好做法、硬作风传下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群众身边的道德建设,惩恶扬善,把中国精神立起来,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三、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陕西文化产业
“丝绸之路”这条有着厚重历史和人文情怀的古老通道,在中外文明交流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怎样让这条尘封的老路在今天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既是沿途百姓的期待,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时代呼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勃兴,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也要应运而生,文化产业带与经济带要比翼齐飞。”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认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中亚五国可以说资源丰富,但整个社会发展低于欧亚大陆的平均水平,经济上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大有余地,因此,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赢;从文化区域特色来看,这里是古罗马文化、古希腊文化、中亚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多元文化交流集聚区,民族文化特色明显,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有资源和基础。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占了世界GDP的50%以上的唯一超级大国,但却没有给任何一个国家造成威胁,所以丝绸之路的精神是商业文明与世界和平发展,是合作共赢。”在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看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同的是,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具有创新先导性、多元融合性和国际合作性,应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加强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工业制造、建筑设计、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通文化壁垒,增强国家文化传播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文化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理解和团结,加强国际交流和互信;最终实现产业带各地、各国家互利共赢、和平稳定、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