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中国佛教和道教的简单比较
发布时间:2016-11-28 20:38:21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160 次

中国佛教和道教的简单比较

徐 敏

大约公元2世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儒家文化、道家思想相互影响,逐渐流传发展开来。佛教与道教关系尤为切,本文将从二者的历史文化背景、教义等方面做一番比较,以求更好地把握佛道教乃至中国文化的思想特点。

宗教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它在人们的政治、精神生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对宗教的研究仍然不可缺少。而要真正正确认识宗教,对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做一番历史的、批判的的比较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宗教学的奠基人麦克斯.缪勒所说的那样:“只了解一种宗教的人,什么宗教也不了解”。

   一、历史文化背景的比较

佛教形成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之间,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为了给人们从精神上解脱苦难,佛教应运而生,并提出人的本质就是苦的论断,劝导众生放下偏执,修行觉悟。

道教正式形成的时间大约是东汉末年,张道陵入蜀创立道教。汉朝统治初期民富国强,但是发展到后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百姓在现实中找不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自己的苦难,只好幻想能有一种超人间的力量来替他们声张正义。汉初宣扬的天人感应思想深入人心,大量的神学家、神仙方士大力鼓吹神秘的阴阳五行学说,并且吸收了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逐渐发展产生道教。

   二、教义的比较

佛教宣传“梵我一如”、业报轮回等教义。佛教认为人和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每个人最大的追求便是通过修行达到超脱生死、绝对永恒的玄妙境界。但是要达到这一圆满境界是不容易的,每个人在世俗中都是不自由的,受到客观世界的束缚。要达到真正的自由与解脱,要放下“我执”,放下“法执”,就是放下所有执着,返璞归真。佛教还宣传积极行善,倡导善恶报应。

道教的主要思想就是希望通过修行以达到长生久视的境界,核心思想是修道成仙,道教的教理教义和各种修炼方法,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而展开。道家历来比较注重养生,在道家的代表作中就有写道,“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老子还教育人们要清静无为,专气致柔。总而言之,道德经中充满养生的智慧。这些思想被道教大加吸收,并进而发展出一系列养生方术。除了修身,道教也讲究修性,也就是修德,道教向来劝人行善,行善利己利人,道教宣扬“承负思想”,认为一个人作恶多端,不仅报应自身,还会祸及后代子孙,贻害无穷。道教的承负报应思想虽然和佛教的善恶轮回思想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劝人行善,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宇宙观的比较

婆罗门为了压迫人民的身心,进行自己的特权的统治,提出世间的一切都是大神梵天所创造,世间万物的差异和人的高低贵贱都是神的安排和旨意。佛教为了反对当时印度婆罗门的精神统治,提出了佛教的基础理论“缘起论”。“缘起论”认为并不存在婆罗门所宣扬的所谓世界主宰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缘起缘灭的结果。“缘起”指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都是由相应的条件和互存关系决定的,离开这些相应的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成相应的事物和现象。凡事因缘而生,因缘而起,任何事物的形成都必须依赖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事物间互为因果,互为条件。总而言之,佛教认为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是在因缘关系中相互结合,互相变化的。

道教宇宙观的形成深受道家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充斥其间的几种元素所构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金木水火土。但是如此复杂的现实世界显然不可能由简单的几种元素拼凑而成的,道家从万物的变化规律中寻找世界的本源,最终找到了一个类似世界规律的存在作为本源,并总结为“道”,将它作为最高的实体范畴。《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3】道教认为道创生出天地万物之后,又以其周行不息的创造功能不停地运作着天地间的万物。而道对万物的控制则是以任其自然形式进行的。这种万物依其个性而自化的状态,正是道家清静无为的宗旨原则在宇宙论方面的运用。

   四、结语

佛教和道教最大的不同就是佛教给信众以来世的承诺,而道教追求的是现世的长生久视。佛教劝导人们在现世要顺从和忍耐,而用进入西方极乐世界的许诺作为对信徒的报偿。这种宗教许诺虚无缥缈,时间久了,对信徒的吸引力容易减弱。道教以生为乐,认为只要修行得当便可超凡入仙。所以人不必等待死后超度便可取得正果。这大大弘扬了养生思想,对于信众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者也存在较多的相似的地方,这和二者长期吸收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不无相关,二者都提倡尊敬神灵,都劝导人们积极行善,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