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母语文化缺失与重构
金红日
现代日语教育不仅要训练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更要对其进行社会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的培养。跨文化语境下日语教学中渗透母语文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敏感性,引导学生对文化差异形成客观理性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中日文化现象和本质的认知,使其真正体会语言在社会文化中的含义。
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下,中日双方合作交往过程中,仅仅依靠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础性语言技能的日语人才,已无法满足需求,因为障碍不仅单纯来自语言能力方面,更多来源于交际双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欠缺。此外,在日语教学实践中若过于强调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忽略对母语文化的维护和传播,也将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边缘化的困境,并反作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日语教学实践中融入母语文化, 实现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有机双向导入,对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起重要作用。
一、对日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反思
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频频出现障碍,如最基本的一日三餐所涉及的稀饭、豆浆、面条、馄饨等,都无法用日语流利表达。但若谈起日本文化,从日本寿司、生鱼片到女儿节、盂兰盆节、白色情人节等却头头是道,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当下文化教学。
(一)日语教材中母语文化欠缺,目的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受到过度追捧
目前,市面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日语教材主要有三种来源,一由中国人自行编写,代表作为《新编日语》;二由中日合作编写,如《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三是从日本引进,如《みんなの日本語》(《大家的日语》)。第一种教材,所选篇章基本来自日本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第二类教材虽然有部分话题场景设置在中国,但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介绍蜻蜓点水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三类教材完全从日本原版引进。纵观这些教材,尽管对于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日语语言和培养地道的目的语思维习惯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其局限性也可见一斑,即教师和学习者都不自觉地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等同于目的语文化教学,既不利于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不利于文化平等意识的建立。但新形势下的跨文化交际应是双向的,学习者通过交流,既希望可以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也希望能积极向外传播本土优秀文化。
(二)日语教师母语文化意识的缺失。教师应具备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引导学习者成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由于多数教师缺乏直接到目的语国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所以其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与方法也显匮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单薄,授课过程局限于课本,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语言所反映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较少联系中国社会现实情况,更不重视身边现象的日语表达,造成学习者文化感知能力的弱化。
(三)各类考查考试机制对母语文化导向的缺位。目前衡量日语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是三种考级证书,一为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二为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三是日语口译证中、高级考试。但都倾向于考查词汇、语法、篇章分析和语音语调等,只针对学生听、读、写、译基础知识层面的考察,对文化能力尤其是用日语表达母语文化的测试项目涉及甚少。教师和学生都高度关注考级率,以早日获取证书为目标,在提升应试能力方面投入大量精力,教学实践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和成分分析法,教学重点设置在词义辨析、日语句型、文章阅读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融母语文化于大学日语教学的策略构想
(一)树立正确合理的双向文化导入理念。 要对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位,明确中国文化导入目的和方式、两者文化导入的比例,以及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文化知识的导入等。
(二)增加日语教材中母语文化的内容。针对目前日语教材普遍偏重目的语文化讲授,中国特色文化缺失的现象,在教材编撰方面亟需改进。首先是编写者,应组织有一定日语语言基础,并对母语文化感兴趣的教师,或可通过协调中日双方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精通的专家进行编写,确保知识点的表达与运用更为精准和贴切。其次在内容选择上,应将中国传统文化分层次、分阶段融入教材,注意形成系统性。采取多种方式合理编写,既可选择反映中国特色文化的优秀文章作为阅读文,也可结合学习者实际生活,开发本土化口语交际内容的教材。
(三)增强日语教师母语文化素养与能力。为了切实推进母语文化回归日语教学的实践活动,日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如通过开展母语文化专题讲座或参加相关专业进修,甚至创造机会向目的语国家派遣研修等,促使日语教师进一步将母语文化与日语语言对接。
(四)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实践多角度语言能力教学。 为实现母语文化导入的延伸,还可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日文杂志和日语书籍,现今在中国出版的日语杂志有不少,其中《人民中国》《一番日语》等期刊都大量涉及中国社会与民情,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媒介,能促使自己从全新的文化视角来解读母语文化,并通过日语输入和输出中国文化的方式,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
(五)加强以母语文化为导向的各类日语能力考试的建设。 为逐步改善当下的日语应试体制,可以该考试为依托,在测试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从而引导日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内容比重的增加,激发教师和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关注度。此外,近年来由上外组织的日语口译证中高级考试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在口语测试中融入母语文化方面的考查点,也是激发考生主动性接触母语文化的一个重要诱因,对继承和传播母语文化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朝鲜族中学。科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编号:FHB1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