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通过对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分析,探讨认知结构学习模式对于英语阅读教学促进作用。
关键词:认知结构学习论;英语阅读;学生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一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能力是英语综合技能的重要体现之一。但大学英语阅读课常常被学生认为是无聊至极的课程。由于阅读课程教材的限制,目前大学英语阅读课堂通常以练习与讲解为主。当前如何设计阅读课程,如果根据阅读教材设计相应的适合学生心智发展的课程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二 认知结构学习论
认知结构学习论是认知学习论中的一种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Jerome S. Bruner,
1915)所倡导的认知学习论,即强调对人类学习心理的研究又强调教学心理的研究。在认知结构学习论中,布鲁纳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从事物表面发现其原理原则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所以被称为发现学习论。
发现学习论的主要观点:1. 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发现学习所致者是学生在学习情绪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答案之前,老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情境先作一番直觉思维。2. 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只有在具有结构性的学习情境下才会产生。结构是指知识构成的基本框架,在此构架中,包含某些相关联的概念。例如,一个包含名词,形容词,副词,助动词的句子,需要彼此连接起来才会表达出完整的意义。只有学生具备相应的语法结构知识,才能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相应的意义。3.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回馈价值。布鲁纳认为,学生在发现问题答案时,从错误调整到正确是正常的认知过程。而且学生一旦发现错误后而自行改正,所产生的回馈作用将更有价值。
三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认知结构学习模式
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注意鼓励学生自行发现与自行组织知识,因为这种学习方法将有助于学后长期记忆。所以就要求老师需要把学习情境及教材性质解说的非常清楚。这对阅读这门课程来说,教材的不同阅读训练将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能,比如细读,略读,寻读等。所以就要求老师要先把这些不同的阅读技能介绍给学生以便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掌握了相应的阅读方法。另外就是根据课文不同单元的不同话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课文中的描述做相应的对比。例如:通过比较人类(个人的经历)和动物行为(课文的描述)区别从而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而针对与教材的不同单元设计,教师可以根据难度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并配合学生的经验知识和认知表征方式做适当的调整和安排,使得学生的知识经验先后衔接,从而产生正相学习迁移。例如在讲解身体语言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各国领导,以及周围公众人物的身体语言视频,首先引起学生对于身体语言的注意力;其次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模仿那些视频中的人物的身体语言;最后在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阅读训练,这样做的目地是让学生首先从动作表征,经由形象表征,最后是符号表征来习得与认知。
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阅读课堂容易成为做练习加对答案的机械讲解模式,对于学生回答的错误答案,老师经常在否定之后就不做任何解释。而发现学习论则倡导学生应通过自己的错误答案,经由老师的引导,逐渐调整到正确的过程。由此可见,老师在阅读课程中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在学生回答错误之后,应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答案的位置,并通过提示使学生意识到正确答案的存在。另外,应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例如在阅读关于狼文章时,应鼓励学生只凭想象去假设狼被人捕捉时的反映,然后播放视频或通过阅读课文以核对他们的想象是否正确。
四 结语
发现学习论帮助学生在阅读训练当中自行发现与自行组织知识,有助于认知后长期记忆。其次,学生主动思维模式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升。学生养成自发学习习惯之后,会对日后的独立求知与研究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