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化学学习时机
卢兴洲
学习化学时,许多同学都会因为无法合理的安排学习的时间,从而导致自己在课前没有了解教材的内容,课堂学习中没有掌握知识的重点,课下复习时找不准复习的方向。在后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会越加困难。本文从化学的三个重要方向进行分析,浅谈同学们该如何正确的把握化学的学习时机。
高中的化学是对自然状态下的生物生存的形态及反应变化的规律的找寻,涉及到的物质元素较多,由此产生的化学反应式也较为复杂,所以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时感觉较为困难。在这个时刻,正确的把握学习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化学的学习分为三大部分,理论学习、实验设计操作学习和物质元素的学习。阐述在三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把握正确的时机,提高学习的质量。
一、掌握理论课堂的学习机会,深入的剖析概念
在高中化学理论的学习部分,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准确、深刻的理解概念本身,并懂得如何运用。但大部分同学在这部分的学习时,还是按照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办法进行记忆。采用传统的学习办法并不能让自己深刻的理解基础的化学概念,反而会让自己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采用多种办法,把握正确的学习机会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比如在现代的学习课堂中,会采用“慕课”“微课”等方式,同学们在学习时,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这些有效的学习工具进行课程的学习。在针对概念的记忆部分,同学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记忆,比如在学习有机物的化学反应中,对催化剂等概念进行记忆时,可以采用学到的方式对概念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剂”是一种化学反应物质;作用:改变与之反应的物质变化速度;本质特征是: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等,从老师或者教材中学习好的方法,结合自身的学习的实际状况,将学习办法变得更为适合,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需要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对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加以标注,在课堂才学习中提出来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探讨,在课后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划分,比如采用思维导图进行章节知识的提取,抓住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学习的时机,深刻的掌握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图1 化学章节知识的思维导图
二、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利用有效的学习工具
很多同学在进行化学的学习中,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并不重视,认为化学实验仅仅是将已知的结果进行验证。其实不然,在化学的实验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同学们如何科学的进行化学实验,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也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在此环节中,同学们需要把握学习的机会,培养自身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合作讨论的综合能力。在进行实验学习时,同学们首先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在学习反应热的燃烧热和中和热侧实验当中,同学们所要掌握的就是两种热化学的反应条件和状态。通过对提供的不同实验材料进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观察实验的过程,从而将实际状态下的燃烧热和中和热与理想状态下的形态进行比较,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后期的试题解析或者高考中,才能考虑的更为全面。比如在进行镁的燃烧热实验时,大部分的同学只是对镁燃烧时的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记录了这个物质在进行燃烧反应的状态及发生的条件,但是对燃烧后的白色粉末状的氧化镁却并未留意,这就导致同学在解析此类试题时,不了解反应后的物质状态,丢掉不该丢的分数。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握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丰富自身的学识,将对问题的思考层面和重要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条件、状态、现象及由此产生的实际形态进行细致观察,从而才能深刻的掌握反应热的重要内容,能够在试题的解析中灵活的运用,并进行全面的解答。
三、化学物质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上了解
化学的学习其实就是对各种物质的一种了解。但物质总是存在两面性,比如在化学的学习中提到“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但又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这两个说法都是对的,但是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有两种说法。其实这是从水的宏观和微观上去分析的,同学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把握这个机会,培养自己对物质宏观和微观上的了解。比如在进行元素(Na、Mg)的学习时,为提高自己对元素特性的记忆,可以将其原子结构的示意图绘制出来,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其质子数与外层电子数之间的物质特性;也可以将其化学的反应过程及条件进行分析,学会辩证物质的多样性。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以不同的看法及思考层面进行分析,提高学习的质量,拓宽知识面。
四、结束语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正确的把握理论课程前后、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机会,充分的拓宽知识层面,深刻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