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陈姝屹
近些年,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不断深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升学习活动的效率。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形式,其以问题作为主导,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本文针对问题导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了分析阐述,然后结合物理课程详细分析了问题导学模式下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希望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积极作用。
问题是学习的根源,有问题才会产生学习行为,若是没有问题,学习行为就缺乏实质内涵了。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导致学习活动表现出了很强的盲目性和随从性,进而使得学习效率不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自然也就不够理想。因此,需要通过问题导学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提高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一、问题导学模式下的物理自主学习
随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推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越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对于学生而言,如何做好自主学习是非常关键的。而这里需要对自主学习进行了解,自主学习不单纯是指在课堂中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而是要在课外自行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展开自主学习。而问题导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就是以问题导学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具体说来,问题导学是通过设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那么这里问题的设置者就需要合理甄别了。教师可以成为问题的设置者,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成为问题的设置者,即学生自己设置问题,然后依照设置的问题展开学习。
两种模式对比而言,由教师设置问题的方式,在问题设置会更加适当,贴近学习内容,而且具备更强的指导性。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有限,教师制定的问题容易出现和学生实际脱节的问题。而学生设置问题的模式,其在问题设置上的导引性、与书本知识的贴合性可能不高,但是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会比较相符,可以切实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所以,综合对比而言,还是选择由学生设置问题开展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佳。
二、问题导学模式下物理自主学习的开展
(一)合理的问题设置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设置合理的问题自然就是首要任务。在设置导学问题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当前的学习实情,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自主学习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运动板块的相关知识时,速度和加速度是最为基本的知识点,针对这一知识点的设问,最好是以直线运动为主,可以适当涉及简谐运动这类比较特殊的运动形式。这样的问题设置就是比较合理,突出了学习的重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问题的设置应该带有一定的导向性,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针对加速度知识点的设问,就可以设置为“加速度的实质是什么?”针对速度知识点的设问,就可以设置为“速度定义式和决定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相关的物理知识。
(二)有效开展自主学习
在问题导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的开展需要结合实际的问题进行,不能脱离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合理把握,透过问题表面认识到其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及在该问题下相关知识的学习顺序。比如“公共汽车行进过程中的速度及加速度变化有何规律”这样一个问题,其涉及到了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但是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还涉及到位移、路程等相关的知识。所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握速度和加速度,还需对位移、路程等相关知识点加强理解学习。例如速度的表达式是v=s/t,加速度的表达式是a=Δv/Δt,位移的表达式为ΔX=X2-X1,路程的表达式为S=vt。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根据绘制的图像展开深入分析,下图所示即为公共汽车的加速度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先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前进,然后又以2m/s2的加速度减速前进,如此循环往复。
图1 加速度变化图
(三)对自主学习的评价
在完成一阶段自主学习之后,需要对学习活动展开评价。首先,应该对学习活动是否解决学习问题进行评价,这需要结合实际的学习成果对学习问题进行验证。其次,对自身在自主学习中的收获进行评价,这主要是针对自身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物理知识的运用熟练度以及解答物理题目的正确度等作出评价。最后就是通过前两个评价环节的结果,对导学问题进行评价,明确导学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其展开优化改进,尤其是对这一学习环节中问题设置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物理自主学习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通过研究问题的设置、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达成物理的高效学习。对于高中生而言,需要正确设置问题,将其和所需学习的物理知识章节联系起来,加强自主学习的执行,做好学习评价,以全面提升学习活动的成效。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