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留学生入学教育探讨
王鑫童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如何对留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成为高校研究的重点,入学教育作为留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笔者发现,一些高校对入学教育重视度不够,在入学教育的模式设计和安排上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及留学生的特点提出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选择来中国留
学。据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研究的重点。留学生入学教育作为留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应该是留学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各个高校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入学教育,一些高校的入学教育存在一定问题。
一、留学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留学生入学教育缺失
随着留学生数量成为衡量高校教育的一项指标,各个高校加大了留学生的
招生力度。随着留学生数量的不断扩大,一些高校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显得跟不上留学生规模扩大的步伐。特别是入学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根本没有入学教育,而一些高校则将开学典礼等同于入学教育。其实,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加之还有较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思乡情绪重,觉得很难适应新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如果没有专门辅导员老师或留管干部对学生进行热心与耐心的帮助与疏导,学生的思乡情绪无法及时得到排解,思想负担重,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很难融入校园生活。
第二、高校留学生入学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对留学生的入学教育大都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会场模式。有
的甚至和中国学生的入学教育采取相同的模式。一些进行教育的老师外语水平有限,因此讲授的效果就更加不能保证。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受母国文化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由于文化习俗的巨大差异,把留学生的入学教育等同于中国学生的入学教育来对待,是不科学,也是收效甚微的。
第三、高校留学生入学教育内容片面
高校对留学生的入学教育多集中在中国的法律法规,学校校规校纪等,规范学生行为的硬性规定的“硬教育”上。而像如何尽快适应校园文化生活,如何尽快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如何帮助学生从文化,生活,心理上适应中国的留学生活,等“软教育”很少涉及。留学生由于从小接受较为开放自由的教育,如果学校一味强调需要遵守的硬性规定,而忽视留学生文化背景,心理特点,就使留学生觉得来了就是受各种约束,缺少人文关怀,导致留学生对于学校后续的教育管理抵触,不合作,从而增加了后期的教育管理难度。
第四、高校留学生入学教育缺少跟踪反馈
一些学校进行完入学教育就完事大吉了。其实,留学生入学教育不同于对
中国学生的教育,因为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从小接受的教育也不同于中国学生,因此对于入学教育的认同感没有中国学生强。而且,每一届学生,每个国家学生对于同样的教育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没有反馈而千篇一律的入学教育是不科学的。
二、留学生入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第一、开展细致、热情、人性化的入学教育
针对留学生入学适应能力差,适应过程缓慢的问题,学校不妨在学生入学之初,请留管老师或辅导员专门对留学生进行细致、热情又富于人性化的新生入学教育。不仅让留学生从入学一开始就知道应该遵守哪些中国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不能做的做了会承担怎样的后果。而且,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那些想一“我不清楚”为理由,钻空子的学生没有借口。同时,入学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更要人性化,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帮助他们,他们可以依靠的亲人,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而且,留管教师要借此入学教育的机会尽可能拉近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间距离,了解他们喜好,让他们彼此熟识,促进他们适应新环境,新生活。
第二、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入学教育。
留学生入学教育,不应局限于单一的会场说教模式,而应该灵活采取多样化
的形式。例如,在教师讲解时,可以增加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及时反馈理解吸收的情况。还可以以第二课堂、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将中国文化传统习俗融入其中,寓教于乐。也可以让留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视频资料,教师从旁讲解。甚至,可以直接带留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馆,及名胜古迹等使学生感受中国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从思想上认同中国的教育文化,从而便于以后的教育管理。
第三、开展内容多样的入学教育
对留学生的入学教育除了法律法规教育外,还应该增加学校学习适应教育,校外生活适应教育,心理适应教育,文化适应教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中来。
首先,应该在最短时间使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熟悉,使他们尽快摆脱孤独感。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有寻求帮助的对象。
其次,要多与学生沟通,接触,协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使他们有心理上的依托和归属感,对学校有信任感。
最后,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入学教育中。只有学生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解中国的尊师重道文化,从心里慢慢认同,才能使他们从骨子里主动去适应,配合学校管理,响应学校号召。
第四,适时地反馈教育结果,提升教育质量
在对不同学生进行一段入学教育后,我们应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或个别谈话等方式,随时掌握和听取反馈意见,随时调整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入学教育的质量,使入学教育有效而不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