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词汇深度习得的一项实证研究
魏 娟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词汇习得已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和外语教师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一项实验研究重点探讨以阅读为主要手段习得词汇的可行性。
一、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两点假设: (1) 中国外语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习得词汇。(2) 在以阅读为手段习得词汇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果这两点假设能够得到证实,将使中国许多的外语学习者受益。
二、实验方法
被试者将在阅读一篇短文的前后各进行一次词汇测试。实验材料包括一篇用于阅读的短文和一份词汇测试卷。
(一)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是102个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所学专业是地理教育、学前教育、数学教育等,他们的英语水平相当。
(二)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用于阅读的短文,二是词汇测试卷。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充分考虑到了一些重要参数(如读者的兴趣,充足的反馈和鼓励等) 和两个原则(愉快阅读和可理解输入) 。
出于愉快阅读的需要,笔者通过与部分被试者的访谈,了解了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此缩小选择阅读材料的范围。在选定阅读材料之后,从短
文中精心挑选出了一些可用于测试学生英语水平的词汇。
(三)实验的测试和评分
实验的测试和评分采用了Zimmerman、Eich2、Barbe 、Paribakht 、Wesche 等学者所建议的词汇知识等级法(VKS) 。学生对每个词的熟悉程度的汇报分为5 个档次,从完全不熟悉到能初步辨认出词形,到懂得词的意思,再到能够把词正确运用到句子中。这种方法既包含了接受性知识的成分,同时也包含了产出性知识的成分。学习者不仅要对某个词做出解释,还要用这个词造句(详见表1) 。评分也分为5个档次,最低的只得1 分,最高的可得5 分。对单词完全不熟悉的得1分,无法正确地给出单词的同义词或汉语意思或造出正确的句子的都只得2 分,给出正确的同义词或汉语意思的可得3 分,造出的句子用对了词,但语法上有错的可得4 分,造出的句子用对了词且语法上也正确的可得5 分。
表1 VKS 自我汇报范畴
Tab. 1 Selfreport categories for VKS elicitation scale
Self - report categories
Ⅰ. I don’t remember having seen this word before.
Ⅱ. I have seen this word before , but I don’t know what it means.
Ⅲ. I have seen this word before , and I think it means (synonym or translation)
Ⅳ. I know this word. It means (synonym or translation)
Ⅴ. I can use this word in a sentence : (Write a sentence. If you do this section , please also do Section Ⅳ. )
(四)实验步骤
考虑到时间控制问题,实验在课堂时间内进行。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每个被试者用于阅读和测试的时间一样。实验将持续2 周,因为被试者来自3 个不同的班级,而且他们要进行2 次词汇测试。前测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用于测试的词汇的有效性,如果这些词汇中的大多数是被试者不熟悉的词,那么这些词就是有效的。后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与前测的成绩作对比,分析被试者在阅读短文之后是否习得了词汇。在第一次词汇测试中,被试者被告知这是一次实验,而不是考试,所以他们不会感到有压力,能够实事求是地完成。一周之后,进行实验的第二部分,即在规定的30 分钟时间内认真阅读实验中的阅读材料,随后在10 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第二次的词汇测试。
三、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用SPSS 统计软件分析,对前测和后测进行了t 检验。前测的平均值为16. 6。根据评分规则,对一个词完全不熟悉,可得1 分,某个词似曾相识,但想不起是什么意思,可得2 分。而本次词汇测试共有8 个单词,所以总得分在8~16分的说明该被试者对这些词不熟悉;前测的平均值略高于16 分,说明这些词对大多数被试来说不熟悉,从而也说明了该实验的数据有效。而P = . 000 < . 001 , 说明前测与后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也表明了阅读对于中国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习得词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同等条件下,同样是通过阅读这种手段习得词汇的,不同的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呢? 表3的数据
将说明这一点。
表2 前、后测之间的成绩差异表
Tab. 2 Results of vocabulary gains
成绩没有提高的人数 百分比 成绩提高1~5 分的人数 百分比
9. 8.8 % 48 47 %
成绩提高6~10 分的人数 百分比 成绩提高10分以上的人数 百分比
35 34. 3 % 12 9.3 %
从表3 中不难看出, 没有习得词汇的只占8.8 % ,也就是说91. 2 %的被试者或多或少地习得了词汇。但是不同的个体之间习得的情况有较大的差别。在后测中成绩提高1~5 分的占47 % ,成绩提高6~10 分的占34.3% ,成绩提高10 分以上的占9.3 %。成绩没有提高的人数百分比成绩提高1~5 分的人数百分比8.8%。
四、讨论
本实验验证了上文提出的两点假设,即阅读是中国外语学习者习得词汇的有效方法,不同的学习者在通过阅读习得词汇的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一)词汇习得与阅读的关系
通过总体分析,结果表明,阅读法是习得词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阅读,学习者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词汇。阅读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词汇的习得,扩大阅读量就可以促进词汇知识的增长。学习者光接触输入的数据还不够,他们需要的是可理解的输入。
(二)被试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实验证明,通过阅读发展词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必须注意到某个词的形式是不熟悉的,然后在没有字典的情况下,需要读者利用言内知识和言外知识,从特定的语境中推断出词义,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差异。通常说来,言内知识包括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词汇知识指的是与某个不熟悉的词相邻的词的含义,只有在理解了一定语境范围内的词汇的含义,才有可能正确地推断出词义。
五、结语
阅读法对于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习得词汇的有效的方法,宜在学习者中大力提倡。学习者应该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增加语言输入,以弥补正规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学习者还应该认识到词汇习得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决不能半途而废。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语系。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YBRS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