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教学法在健康评估中的应用
王赞丽
健康评估是沟通护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又阐述各种显示健康问题的基本身体评估方法和技能,要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共同参与,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对于尚未接触临床疾病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传统的单纯式讲授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Seminar教学法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模式。相关文献也表明seminar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研究旨在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高职《健康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以13级高职护理专业3、4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将3班作为对照组、4班作为试验组,两班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教学方法
两个班级均由相同教师担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具体如下。(1)教学内容设置:由于学生还未接触临床课程,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相对较低,故选择部分内容进行Seminar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Seminar的学习方法。选择健康史的评估、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中头颈部评估、脊柱及四肢评估等与其他章节内容穿插进行Seminar教学。(2)课前准备:将学生6-7人分为一组,共8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教师作为主持人的角色,提前一周将拟定好的主题、讨论内容及重要的参考文献印发给学生。每次制定1组为发言人,各小组一次轮流充当发言人。小组根据主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并开小组讨论会,将组员查找资料进行整理、总结。(3)课堂实施:首先教师导入课程内容,即提出本堂课所涉及的重要概念、相关知识;其次,主题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汇报小组研讨结果,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再次,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可自由向报告人提问,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辩论不受任何限制,也不确定正、反方,使学生充分展示和发挥。最后,主持人进行专题总结、评价。点评学生在Seminar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值得发扬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2.评价方法
(1)理论考核:学期末统一进行理论考试,试题由课程负责人依据教学目标从试题库选取,并保密。(2)问卷调查: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的效果评价(5个条目)以及存在的问题(5个条目)。集中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两班学生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表1 两班健康评估考试成绩比较(分,± s)班级人数成绩对照组5174.67±9.814试验组5279.60±10.65t -2.44P 0.02 (二)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见表2
表2 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的效果评价(n=52)项目人数百分比(%)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178.8能够提高自学能力3771.2能够加强团队合作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975.0能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465.4能够明确课堂重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261.5 三、讨论
Seminar教学模式将传统单向的讲授式变成了讲授——讨论的二元模式,学生与教师都是教学的主体,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鲜明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民主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Seminar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试验班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能是在Seminar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具体问题进行收集资料,开展小组讨论,课堂提问、解答、质疑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养成主动独立思考和对具体问题能结合基础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的习惯,从而增强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调查显示,有78.8%的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71.2%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自学能力,61.5%的学生认为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Seminar教学中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及其他渠道自行查阅大量文献,在获得了相关知识的同时,且学会了各种检索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自学能力。通过作报告、提出问题与解答、各小组成员辩论等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可见,Seminar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Seminar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法教师固守的权威性,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搭建了平等交流思想,探究问题的平台,这更加有力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挖掘自主创新的潜能,值得在教学中运用及推广。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