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视角:中职教师工作状态研究
鞠全娟
时空视角下对中职教师工作现状及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影响现状的因素,提出改善中职教师工作状态的策略。具体从中职教师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中职教师的一个基本工作状态,包括教师工作任务、职业发展、教师待遇、身心状况、自我评价五个维度。
本文通过对中职教师工作生现状及表征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为促进中职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提高教师工作质量,使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从而提高中职教师自身素质与工作质量,使中职教师整体生命质量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为职业教育质量作保障。对于教师的研究,首先从‘人’的角度对教师工作状态展开全面理解,笔者主要侧重研究中职教师工作现状及质量,以此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查如实反映教师工作现状,概括现状对教师生活和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研究设计
本论文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法和访谈法。本研究问卷是在已有量表的基础上自行编写,借助一次全国性的中职院校到我校参加在职培训的机会期间进行问卷发放和当场收回。笔者对被试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独立答卷, 并由笔者收回。调查过程中共发放5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份, 问卷有效率为90.3%。本次调查对于教师采用匿名形式,可以帧数的反映调查样本教师工作的基本情况。
教师基本情况问卷,由研究者自行编制, 共9个题目,内容涉及被试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领域、职称、能级、教龄、兼任班主任、双师型教师这些人口学变量。教师工作现状及质量情况问卷共28个题目, 内容涉及被试的教师工作任务、职业发展、教师待遇、身心状况、自我评价(工作满意度)五个维度。
二、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样本中,男女比例均衡,样本中显示教师为本科学历,讲师,教授理实一体课的教师居多,年龄集中于50岁以下,教龄在6到20年之间。本次样本中骨干教师(43%)和普通教师(38%)居多。担任行政职务占少数(23%),由于是随机选择样本和均匀选择教师填写问卷而提高了本次问卷的效度。同时选择了4名男教师和3名女教师为访谈研究对象,对5个维度中的5个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交流。具体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表1 有效样本基本情况统计背景变量统计变量背景变量统计变量频数比例%频数比例%性别男2656年龄
35岁以下2349女214535-50岁2451学历专科2451-60岁00本科439160岁以上00硕士24职称助教1736博士及以上00讲师2349能级专业带头人919副教授715骨干教师2043教授00一般教师1838行政
职务是1123教龄1-5年1123否36776-10年143
班级
人数30人以下122611-20年14330-39人183820年以上81740-49人1226课程
类别理论课112350-59人511实践课613 理实一体课20 43 (二)工作量大,压力重
调查表明,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19%,家庭8 %,学生34%,学校39%。就被调查者
自身所在学校而言,在该校工作感到工作压力大的占28%,没有压力感的只有6%,很少的一部分。而普遍表现为压力一般,占66%。可见中职教师自我感觉压力有,来自学校任务和对学生管理两方面。表3 工作压力具体来源
对于学校压力具体情况表现,通过表3得知,同事与领导间人际关系处理是很好的, 这在微观社会空间维度,从具体工作空间展开研究,包括工作中所处的场所,学校、教室、办公室、活动场,培训基地等,在不同场所中同样会呈现出不同的人际空间,思索空间,反思空间等,给予教师对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管理对策,提高教师心与身的发展。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职教师的工作状态,影响工作质量,甚至对教师的生命状态都有所影响。这呈现的心理压力是很小的。但只要是制度化压力和角色冲突压力。制度压力(24%)相对中职教师,科研要求不高,中职教师主要是教学型教师,非学术型教师。最后的压力主要是角色冲突(60%)。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压力等工作任务的压力,主要集中于担任班主任(74%),对于学生管理,不仅是上班时间对学生的管理压力,教育孩子主动学习求知,同时下班后随时接听来自学生的咨询,教师育人教书的责任随时随地。此工作太累很烦人,导致工作不愉快津贴又少,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管理是不受约束而宽泛的。本身由于中职学生普遍不爱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致使教师需要额外用心。但参加技能大赛、学校对课程或教学改革的期望压力也有。对于外部压力(14%),就教师待遇而言整体比较满意, 整体教师在工作压力大小的感受处于工作压力比较平缓状态(88%),而非工作时大脑处于紧张状态(12%)。表4:呈现教师工作负荷情况
从表4中,我们了解到中职教师工作负荷情况不佳,教师自我感觉工作较轻松,自由支配时间多,工作负荷量小的仅仅只有9%,样本中26%的认为工作负荷量满,多数是超出正常的工作负荷量。
(三)工作时间紧,任务多通过表5,对教师工作时间统计(就教师岗位,正常完成与该岗位相关的所有工作平均每天需要的时间大约是包括:备考、教学、教师培训、科研工作、师生交流、校方任务等)情况来看,多数工作时间量超出8小时,这意味着加班,会占用教师下班后的休息时间。通
表5:教师的工作时间统计情况
常采访,教师反映如果兼任班主任,除了正常完成教学任务外,工作是学生管理,需要随时待命与学生沟通,不分时间地点。同时对学生管理上多了一份责任与压力。
教师在学校工作主要是授课及研讨备课等,其余时间需要自我学习和被学习,参加培训。相对年轻的教师有在职读硕,会通过一些方式继续深造。但整体教师自身是愿意主动提升专业能力,并关注自身职业发展问题(100%)。而就校方而言学校都会提供教师继续发展的一系列机会(100%),而作为授培训者在满意度回答中得知,满意的占53%,另一部分多数为感觉一般,只有7%的极少数不满意。学校都建立“教、学、研”—体的校本研修制度,41%认为制度完整,并能认真开展工作;57%的赞成学校有校本研修制度,但不能按要求开展工作。仅有2%提出没有此制度,也无从开展。可见此制度的建立已没有任何问题,但开展还要继续坚持和改进。
三、分析与讨论
通过调查采访,我们了解到中职教师的一个基本工作状态,具体从教师工作任务、职业发展、教师待遇、身心状况、自我评价五个维度展开,我们发现中职教师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就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而言,主要是因为学生基础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不仅要正常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加强学生管理与教育。至于科研等工作任务相对较轻,中职院校以学生管理为主,科研不是重点。但教学之外,有些教师需要参加技能类大赛、参与课程或教学改革、主持或参与项目、撰写学术论文、承担社会培训工作等,但这些都与个别教师的工作范围有关。采访一位副院长,工龄20多年,近几年多次参加技能大赛和课改教学项目,每次忙碌起来都加班加点,几乎没有固定作息时间。所以教师工作量呈现超负荷的主要工作压力来源多数是校方或学生;对于教师职业发展,源于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学历提升、在职培训、自我能动性三个方面。这也是中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作为教师群体,需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教师待遇指福利待遇及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问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满意度较高,认为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但是在访谈中教师也透露出不足之处,隐形工作量较大,待遇基本固定;身心状况方面,目前的工作任务对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工作时间超出了规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超出学校固定场所;工作满意度方面,教师认为自身职业认可度、工作环境都较满意,多数教师对于社会认可度问题,认为不会影响工作。
进一步的调查表明,中职教师工作状态的现状特点概括如下两点。
第一,工作时间呈超压缩状态,工作空间呈延展状。中职教师对教学和自我实现较满意,对社会支持、学校管理工作条件以及报酬方面满意度适中。而中职教师感到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工作负荷已经远远超出规定的工作时间。一系列培训,尤其是专业技能培训也给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导致中职教师的工作时间处于超压缩状态,除了每天完成规定的上课任务,课下需进行备考、研讨,课余提升专业水平,自主学习。有些教师参加技能类大赛、参与课程或教学改革、主持或参与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承担社会培训工作等等,假期参加在职培养,这些都会占用教师大量的非工作时间。然而工作地点也不单单在工作单位,工作空间的伸缩性、调节性很强,导致教师工作空间弹性也较强,会超出教师的可控性。
第二,对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发展提出高标准。关注教师群体,应首先视教师为“普通人”,再定格为“职业人”。但现在对待教师多数从管理者视角专注教师工作、能力、专业发展,而忽视教师这个富有教书育人使命的群体他们也是“普通人”,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水平。当我们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设计时,却发现“过度专业化”在教师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在重复。教师作为成人群体,社会学界对教师关注度一直很高,包括教师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能力、专业发展、个人发展等,所以中职教师工作压力不仅来自教书育人,更大一部分来自外界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利于大量时间去提升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专业水平、教育素养、教学能力、整体水平等等。外界、学校或者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能力发展提出的系列高标准要求,无形中给中职教师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教师工作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树立科学的教师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营造教师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第二,改革与完善中职教师的制度和体制, 完善中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第三,关注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关注教师工作生活质量。作为校领导或者管理者,首先从‘人’的角度对教师生命意义和价值展开全面理解,进而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第四,要求中职教师自身不断提升对职业幸福感。科学规划时间,持积极心态,做好本职工作;学校需改进中职教师的工作条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大政府、社会的支持力度,社会给予中职教师合理期望。
基于时空视角,为了进一步改善中职教师工作状态,中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教师身份是人,人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中,意识到时间管理很重要。从自身关注职业发展使其应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从现当下生活和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规划做起。同时对职前、职中、职后各个阶段等长期具体规划的思考给予对策。
第二,教师工作特殊性导致教师工作时间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析其学与科研时间,个人反思时间,自身学习时间等多个方面,可使教师在充分以自然时间相对参照的基础上高效率的提高工作质量,呈现出积极的工作状态。利用好社会时间的特征来提升自己,进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甚至是职业教育质量。
第三,不仅意识时间管理,教师更要认识到空间力量,包括自然和社会空间。如宏观社会空间维度,从教师所处的“现代社会”这个大空间背景下来倡导中职教师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在微观社会空间维度,从具体工作空间展开,提倡中职教师在不同场所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空间、反思空间等,而使得中职教师处于一个积极的乐观的和谐的工作状态。最大化降低工作中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而提高中职教师群体的工作质量。
笔者认为保证中职教师群体的具有积极的工作状态,才有助于其专业发展,职业发展,进而保证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希望各界从生命关怀,人文关怀视角,重新认识关心教师群体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简介: 鞠全娟(1989-),女,山东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育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基金项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YC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