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 罗雪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大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重在将“知”付诸于“行”,以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追求指引实践的方向,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和彰显个人道德素质修养。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外化就是“行”,大学生道德需要外化是他们提高自身能力、升华品质的重要环节和渠道。本文立足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做出关于“五大发展理念”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试想及新思考。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把我国的发展推向心得境界,同时也是一场变革。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认识,这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课题,同时发展的内在动力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更加强烈。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
创新,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协调,是补齐我国的发展短板,正视并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此时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提供了保障,也是促进整体效能不断提升,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举措。绿色,是重要的发展理念,是当前我国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把绿色发展理念创造性的提出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针对性。开放,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共享,体现的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巨大优势,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也由人民共享。
五大理念是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新着力点的集中表现,它具有高度的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变革动力。
二、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五大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主题,这一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转换发展思路、革新教育内容的新契机,然而解决一些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难题就显得更加迫切。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力对抗全球化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程度政治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我国在改革过程中不断的扩大开发程度,这一发展理念是与世界的发展趋势吻合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在思维多元、开放的时代格局中,我们原有的思想不可避免的被各种外来的文化理念、价值意识冲击,表现尤其突出的是当前青少年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外来思想影响严重,崇尚洋节洋文化。显然,面对这样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给予纠正,内容就更显得单薄,在有针对性的差异性教育等方面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与精神文化欠缺
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停留在学校与课堂上的理论教育,课堂之外的实践训练受多方因素制约,不能实现。也就是导致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在实践中应用,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缺失、价值信仰观念的动摇等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性、人文精神的不平衡。公民的自觉发展状态也在不同程度上发展,由于个人主观消极因素所造成的价值取向偏差严重的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
(三)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与经济市场化发展不匹配
经济发展和人的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就是对这一问题最简单的概括。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处于市场化大潮中的个体极易走上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物质资源日益丰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一部分群众受到经济思潮的冲击,在思想上存在着极端个人主义和功利至上的思想,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模式都不能应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纠正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更让这种教育价值受到多方面的质疑。
(四)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适应网络时代发展需求
互联网的普及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提供了平台也提出了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各种便利,同时,它作为信息获取的最便捷有效的重要途径,源源不断的输入大量信息,其中混杂着不良信息和糟粕成分。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当前高校在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及时把握发展态势,对不良信息及时过滤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网络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缺少鉴别能力的人民群众受到蒙蔽,对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起到错误的导向作用,这就与网络载体发展的初衷是想违背的。
三、“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
(一)以创新发展为驱动,重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模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入新鲜活力和内在发展动力,结合当前实际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拓宽社会实践范围,激发社会民众学习兴趣,鼓励社会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参加到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通过在实践中的学习和训练不断激发创新欲望和创造能力的灵感与机遇。
(二)以共享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推进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导向与凝聚作用
共享发展目标的根本要求就是将多元文化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补充和辅助教育。在深入推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工作中,将共享这一目标纳入中国新时期的指导思想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化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和轴心转化为实践动力,加深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服务性能。
(三)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构建生态教育与人文关怀融合的绿色教育模式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把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年学生的“生态人格”,进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低碳公民、绿色公民。绿色发展的理念,体现的不仅是人民群众对绿色低碳、优美和谐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也是对我国在过去的发展中对环境问题忽视的一种反馈与反省,更是我国未来经济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以协调发展为指引,创建平等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与德育观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关系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协调。将尊重、理解、互信的观念贯彻到思想教育过程中,构建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创建平等共享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均衡教育资源,坚持以协调发展为指引,从而激发社会民众的共同信念,重塑价值观念。
(五)以开放发展为根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载体
新时期五大发展理理念的提出,在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秉持着开放的态度,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新的思想意识,选用符合青年思维方式的教育载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说教模式,如正视手机微信公共账号、充分发挥“微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革新作用,发挥正面引导的作用。
历史不止一次的警示人们,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能凝聚力量。当前,我们要毫不犹豫的坚持用五大理论武装自己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创新思维方式,革新教育模式,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凝聚共识,汇集力量。
(作者简介:罗雪飞(1964-),女,四川三台人,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从事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