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年轻干部培养探究
刘 联1 蓝 云2
全面从严治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大新举措,同时也已成为加强高校党建新常态。面对当前主观认识不到位、从严要求不明确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须从重标准强教育、创平台重实践、立制度严监督等方面来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推进高校全面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这一新要求。
注重年轻干部的成长,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和优良传统之一。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大新举措,同时也已成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新常态。习近平同志关于选准用好干部、从严管理干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加强培养高校年轻干部,直接关系着高校干部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和事业接班人,对于高校干部培养和事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校从严管理干部的新背景和新要求
“年轻干部”是组工工作中的专用词。将“年轻干部”作为固有概念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文件,出自于1995 年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中发[1995]2 号)。可以说,中共中央首次明确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的选拔目标、年龄要求和操作方式。2009 年 3 月 30 日,习近平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座谈会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管理干部。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视察时,首次提出从严治党“六个严”、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的新要求。这一系列的论断,充分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从严管理干部的新精神和新要求。高校必须紧密结合着当今整个时势发展,准确把握着中共中央对干部总要求,全面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这一新要求。而今后高校在从严管理干部上应着力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把握好干部内涵
对于好干部的内涵及界定,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上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好干部。2015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由此可见,中共中央不仅明确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和“四有”“四铁”,而且也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
(二)把握好持续从严
从严管理干部非同小可,习近平曾指出,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从严管理干部应当成为干部管理的新常态,而从严管理干部必须从严要求干部。切不可认为从严管理干部只是阵风或是搞运动,要认识到从严管理干部应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更要把从严管理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真正做到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
(三)把握好规矩意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于一个政党,纪律就是安身立命的生命线;对于一名党员,纪律更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正如习近平在2015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会议上明确强调,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干部当中定要强化规矩意识,使其明明白白地做好思想的引领者、知识的传播者和文化的传承者。
二、当前高校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主观认识不到位
从年轻干部这一群体而言,理论功底普遍不扎实,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党性观念薄弱现象突出。个人注重能力提升而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自认为学历高、工作能力强,无视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而有的则轻视理论的功用,又不注意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运用理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就显得较薄弱。工作上吃苦奉献精神不足,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发扬不够,“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精神,缺乏艰苦奋斗实干意识。有的不能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个人,缺乏谦虚、谦让、严谨的精神。
就高校来说,仍存在“重视只挂在嘴边,措施不多不实用”等认识不到位现状。究其原因在于,一是认识偏差依旧。高校干部以高学历、高职称的知识分子居多,认为知识分子自我要求、自我约束相对较高,存在着盲目信任心态。二是存在短视眼现象。有的在年轻干部培养上存在重眼前轻长远、重使用轻培养现状。只满足于在现有岗位上使用,而没有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是高校战略大计的角度着眼。三是不为年轻干部积极创造锻炼机会。有的重部门利益,而较少考虑全局利益,为年轻干部的尽快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较少,致使一些年轻干部逐渐失去了优势。
(二)从严要求不明确。
面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有的高校没有将“全面”、“从严”、“问题导向”具体化,仍把干部管理当作一般人力资源管理而已,忽略了干部思想教育应放在首位,从而出现干部思想信念不坚定、功利思想占主导等现象。有的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存在走形式走过场,批评和自我批评完全出样。一些党员干部把自己摆在“特殊位置”上,长期不参加所在组织活动,甚至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有的在贯彻执行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对纪律规定置若罔闻。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与既有的纪律制度不严不细不配套有关,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由于缺乏真抓真管、敢抓敢管,对干部履职情况、工作情况等方面出现苗头性问题没有直接干预和管理。
(三)管理措施不到位。
当前高校年轻干部工作经历相对单一,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需要,交流锻炼长效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之所以出现以上状况,在于缺乏从严教育干部的教育培训。虽高校组织部门、党校在每年安排不定期的干部培训,但没有认识到从严教育干部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适应党的建设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没有一整套落实的措施和手段以真正把从严教育干部要求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方方面面。同样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相对单一,没有真正地满足高校干部层次化、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其次从严管理监督不规范。当前更多只关注干部的八小时内工作表现,而对于其个人的“八小时以外”、“生活圈”、“家庭圈”等领域几乎属于空白地带;原来更多强调干部的工作纪律,而淡化了其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的要求。再次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面对新形势下,涉及干部的配备、选拔、岗位培训、考核管理、激励约束等问题还缺乏完整、完善的制度机制。
三、从严治党视域下加强高校年轻干部培养的建议
年轻干部成长是有规律可循,需要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使内在素质通过实践转换为外在贡献,即达到主客观的统一。由此看来,光有着年轻干部自身的内在素质和努力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需要提供年轻干部成长的外在条件和环境因素。
(一)重标准强教育,努力提高年轻干部素质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加强高校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将从严治党新要求融入到年轻干部培养当中,本身就是对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好体现。要坚持新时期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四有”和“四铁”要求,站在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巩固领导执政地位大局的高度,认识、适应、引领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从严要求干部并将此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当中。其次要强化干部教育。对于干部教育,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会采取具体措施,联系实际情况培养干部并取得一定成效。早在2009 年中共第十七届四次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使他们切实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当今,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面对新时期好干部“五条标准”、“四有”和“四铁”要求,应把政治理想信念摆在突出位置,则就要求在干部教育中尤为强调思想教育。正如习近平所说“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
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要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而作为高校的年轻干部,需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努力培养其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和践行者。
(二)创平台重实践,着力提升年轻干部能力
习近平曾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过,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从一名干部到成为好干部,不能一蹴即成,则需要遵循着成长成才培养周期。高校要将从严要求贯穿于年轻干部成长各个阶段,贯穿于年轻干部思想、工作、学习与生活等各个方面。年轻干部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培训的过程,更为强调对人的整体塑造。针对年轻干部的从严要求培养,就应该将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具体化,明确提出年轻干部在整体培养过程中需要在思想、行动等各环节达到如何规格的具体的目标,同时为此建立起的相关管理制度,加大对年轻干部的从严管理。其次要注意年轻干部的实地培养。年轻干部能快速成长,必须要加强实践锻炼。当然除了个人努力之外,高校要树立“早压担子早成才”的思想,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院系、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等地方锻炼,以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岗位轮换的力度,推进年轻干部能在行政与党政、机关与院系等岗位交流履职,以提高年轻干部能适应不同岗位需求的综合素质。
(三)立制度严监督,强化年轻干部监管
从严管理干部,既是对干部爱护,也是推动改革发展,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之所以重点强化年轻干部这一群体的监管,正因年轻干部是高校干部队伍中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的稳定和成长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抓住日常监管与关键环节相结合,积极落实年轻干部动态管理、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谈心谈话制、干部综合考评制等制度的执行。也可把应对事关学校利益的突发事件、重大事件以及重大任务,作为检验考察年轻干部主战场。要明确规矩意识与法治意识相结合。对于年轻干部来说,规矩意识不仅是一种政治觉悟,更是一种现代治理素养。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迫切要求年轻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明确行使权力,做到法有授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作者单位:1.赣南医学院;2.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基金项目:赣南医学院2015年党建课题(GYDJKT.YB-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