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裕固族民歌特色
文/黄 轲
裕固族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同时也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人口稀少族群之一,并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可谓是我国用以研究民族民俗特色文化的“活化石”。裕固族人民的居住地处于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北部的狭长地带,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草质优渥;还有常年冰雪环绕的祁连山雪脉,水源充足;还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生息着许多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品种,独特的地理位置风貌使得这里的人们民风纯朴善良、热情好客、性格直爽豪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这个人口仅有不到两万的民族拥有了自己的语言却没有创出专属于自己本名族特有的文字,拥有文字在裕固族来说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所以能歌善舞的裕固族人民便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传承文化——民歌。
在裕固族中把民族文化特别是特有的民族历史发展依靠民间歌手编成民歌一代代口口相传,使得裕固族民间口头文字十分发达,这样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民歌实质上成为了他们缅怀历史、传承祖训、甚至是传播文化的一个有力工具。它不仅保留了古代的丁零、突厥、回鹘等民歌的语言特色,还与现在的匈牙利民歌有相通之处,并且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导致语言和居住地与周围生活环境有明显不同,由此衍生出了东、西两部裕固语,使得裕固族民歌也被分成了东部民歌和西部民歌两种,东部地理位置稍偏向蒙古族,因此以康乐乡为代表的音乐极具豪迈、奔放气息;西部靠近原突厥地区,音乐显得略微平和、深沉,有古代回鹘民歌气息的参杂,保留了丁零民族的音乐特征,因此,它的歌词律动也就较多的带有很多古代音乐的因素。
1 调式、调性的统一
裕固族民歌采用的是五声音阶,其中以羽调式、徵调式、商调式最为常用,由于当地民歌都是在生活方式、习俗和劳动中即兴创作而成,歌词也相对比较短小精炼,所以在曲调上多是由两个乐句的单乐句构成,并且受到文化习俗影响他们习惯性地把单词重音都落到最后一个音节上,这就形成了民歌中最常出现的前短后长节奏型。还有大量的应用了‘级进’这一旋律线条,使得音符跳进大多是四、五度上、下行的跳进,西部民歌比东部民歌更多的去采用了这一手法来发展其乐思。裕固族的节奏特点最主要的就是三连音及其变体的大量运用,有把三连音放到中间即高潮部位还有放到结尾处或者是音乐的其他地方来表达情感,三连音虽然并不是裕固族民歌特有的表现其音乐特色的关键,但是它可以很微妙的把歌中的重音都连接到一起,形成了一种裕固族特有的音乐韵味和风格。
2 不同类别的曲调
裕固族的民歌是裕固族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劳动中,如放牧、割草、捻线、擀毡、拉骆驼、婚丧嫁娶、宗教活动时即兴创作而成,就依据题材内容方面分为了“叙事歌”、“情歌”、“劳动歌”;依据体裁功能上分为了“小曲”、“号子”、“小调”、“宴席曲”、“酒曲”、“擀毡歌”、“奶幼畜歌”等。其中广为流传的民歌有《裕固族姑娘就是我》、《萨娜玛珂》、《尧达曲格尔》、《西至哈至》、《路上的歌》、《我只得到处含泪流浪》、《阿斯哈斯》等,这些歌曲都反应出了裕固族人们在曾经的迁徙史、战斗女英雄、婚宴祝酒以及被迫背井离乡的惆怅等,其中有几首脍炙人口的歌值得细细品味,如:
《我们来自西至哈至》是裕固族长篇叙事歌曲中最为重要的一首,又名《路上的歌》,来源于一个裕固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及民歌《尧乎儿人来自西至哈至》。这首歌曲主要讲述的是在16世纪的时候,裕固族的祖先们从被称作是‘西至哈至’的地方东迁经嘉峪关到达河西走廊一带,历经千辛万苦,在最危险的时刻在一头公牛的引领下找到了水源,根据银翅鸟的飞翔轨迹辨别方向,来到了“穿短腰子布鞋”的汉族地区,并长期定居此处形成了现在的肃南裕固族地区。歌曲旋律婉转悠扬,既充满了对历史历程的磨难险阻的沧桑感,又凝聚了对原家园的不舍之情。
3 极具生活气息的风俗性
一个民族必有其特有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而本名族的音乐尤其是歌曲,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独特的风俗,并且和当地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裕固族的民风习俗有:诞生礼、成年礼、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而在这些风俗当中最主要的还是婚礼歌和葬礼歌,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和规定,婚礼场面宏大礼节繁复,因为裕固族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喂养很多的牛羊,这就使得经济水平很高,造成了男方必须花费一笔不菲的开支才能完美的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使双方都有甜蜜的回忆并带给周围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但在进入新时代之后就相对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婚宴双方都很满意。这时的歌曲欢快、极富节奏感,主要是表现在新婚下无论是结婚双方还是宾客都是开心满足的,大量三连音的使用和五声音阶调式的运用也是主要方式技巧,即兴的歌舞表演也是一大特色。裕固族人民有着很深的宗教信仰,在办丧礼的现场会听到人们唱的调子里面有很强烈的宗教气息,在丧葬仪式中,盛行火葬的西部地区,出殡时会有女子在路边歌唱送葬,亲友们则以哭声相和,即形成了“送葬曲”,风格比较严谨会有大量的重复和和声的使用,使整体听上去规整严肃。
音乐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每当音乐响起,那些动感的旋律总是会让我们忘记所有的烦恼,耳边充斥着音乐的节奏并跟随音乐的律动晃动起来,这就是音乐的奇妙世界。在裕固族有句俗话说:"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了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背靠祁连雪山,面向辽阔的草原和山坡上,有着数不清的牛羊,也有着许多随时随地即兴歌唱的民歌艺人,永远会有引人入胜的歌声从那里传出,或曲调悠扬、婉转深沉;或豪迈奋进,激动人心。裕固族民歌在曲调和形式上,既继承了古代匈奴的某些特色,又吸收了藏族"拉伊"、蒙古族"酒曲"、回族"花儿"、土族"宴席曲"的某些特点,并把各种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色。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艺术学院钢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