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二十世纪以来唐卡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1-03 20:31:47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157 次

二十世纪以来唐卡研究综述

文/乔阳


   摘要:唐卡是藏族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题材的内容更是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关键字]二十世纪;唐卡;研究综述

唐卡是一种画在布幔或纸上的画像,唐卡的幅面大小十分悬殊,寺庙晒佛用的唐卡一般幅面很大,一般的唐卡长约75厘米,宽约50厘米,可以移动,便于收藏。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唐卡可分为国唐和止唐两种,国唐是一种用丝绸等拼贴缝合、编织等方式制作而成的,止唐则是一种用颜料画在布上的一种唐卡,表现形式多样,有金唐、赤唐和黑唐等多种形式,甚至还有珠宝镶嵌其中,而且绘制唐卡所以的颜料均为矿物质颜料和金箔,颜色艳丽并且可以保持数百年颜色依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唐卡的起源

1.1 唐卡的产生年代

对于唐卡的研究,首要问题即事唐卡的产生年代和来源问题,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在松赞干布时期,佛教在公元7世纪左右传入西藏,佛像雕塑、唐卡和壁画等的绘制应该也是出现在这一时期。根据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所著的《西藏王臣记》中所载,最早的一幅唐卡作品是在松赞干布时期所绘制的白拉姆女神像,而“唐卡”一词的出现,目前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在成书于12世纪左右的藏文史籍《巴协》一书中记载八世纪建造桑耶寺时有大丝缎唐卡,这是“唐卡”这一词汇的最早文字记载,学术界普遍承认此一观点。

1.2 唐卡的起源问题

对于唐卡起源的争议在于唐卡的来源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我国著名的藏学家谢继胜教授认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与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吴秋野在《唐卡起源及唐卡与唐代画风关系新考》一文中通过对绘画风格、图像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提出“藏地与汉地有着更深刻的文化渊源, 汉地文化, 具体说是唐代文化更直接地提供了唐卡产生的条件, 在其发展过程中,唐卡又不断吸收周遍印度、尼泊尔、西亚等地区的绘画技巧和风格, 逐渐形成了今天唐卡的局面。”

西方著名藏学家意大利籍朱塞佩·图齐将唐卡来源归纳为三个因素,一是源自印度的布画,印度语称之为“Pata”,这是西藏唐卡的模范式样,第二是曼陀罗图像,包含了神灵和圣人的生活情形及宇宙的构成元素,第三是印度说出艺人为其所讲故事的生动图解,据此图齐得出“唐卡并不是西藏人自己的发明创造,是一种外借的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他们自己的想法。”我国学者黄春和也支持唐卡源自印度画这一观点。

2 唐卡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唐卡的题材十分广泛,但西藏唐卡最主要的题材是宗教,宁世群在《西藏唐卡的宗教特点》一文中,分析了西藏唐卡的人物造型以及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重要作用;西尼崔臣在《西藏唐卡画的文化内涵》一文中,分析了唐卡中所展现出的宗教题材、历史题材、民间故事题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题材,展现了唐卡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叶星生在《西藏唐卡的艺术特色》一文中,分析了唐卡的艺术特色,独特的装饰特色和以宗教题材为主的重彩装饰绘画,从形式到内荣体现了艺术和历史价值的结合:唐文宝的《论西藏唐卡艺术的成就及其成因》,通过对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和藏族的生活方式进行分析,得出这些原因对唐卡独特的构图形式和题材内容的影响。

3 唐卡的修复和保护

唐卡是西藏地区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唐卡开展科学化的保护与修复是继承和发展唐卡艺术的重要方法。谢雪娇在《德格八邦噶玛噶孜画派唐卡保护初探》一文中,分析了当代社会经济和外来文化对传统的冲击,提出对现代科技对唐卡进行保护;彭错朗杰在《浅论唐卡的保护》中,针对不同材质的唐卡对湿度等方面的要求,探究了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寺庙和人为等对唐卡的保护;祝君在《试论唐卡的保护研究》中,强调了环境对唐卡的损伤,提出建立科学的唐卡保护制度。在唐卡的修复方面,《唐卡修复中的补色研究》、《古代唐卡清洗之研究》、《鹿皮唐卡的修复》等,将古老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出了唐卡修复工作的新思路。国外唐卡保护与修复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但是由于西方收藏家很少考虑到唐卡所代表的宗教和精神意义,以西方的艺术观与鉴赏方式对唐卡进行保护与修复, 没有意识到唐卡各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意义及其不可分割性, 并普遍认为唐卡镶边损坏时可以和架上画的框架一样被去除或替代。

目前对唐卡的历史价值研究涉及较少,在对唐卡的保护和继承方面,关于保护的研究较多,但对继承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唐卡的继承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唐卡收藏成为一种热潮,唐卡这种雪域高原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逐渐为世人所知,这对于唐卡艺术的保护和继承提供了新契机。

参考文献

[1] 西藏人民出版社编.西藏唐卡大全[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

[2] 宛华编著.唐卡艺术全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3] 丹巴绕旦、阿旺晋美编.西藏美术史略[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

[4] [意]朱塞佩·图齐Giuseppe·Tucci.西藏画卷[M].Orchid Press,1999.

[5] 谢继胜.西夏藏传绘画——黑水城出土西藏唐卡研究[M].河北省教育出版社,2002.

[6] 白庚胜.中国唐卡艺术集成[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7] 张亚莎.西藏美术史[M].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乔阳(1991-),女,硕士,西藏民族大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