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文性浅析芥川龙之介的《鼻》
文/孙晴
摘要:本文将从互文性着手,对比分析芥川龙之介的《鼻》和《今昔物语》的《池尾禅珍内供鼻语》。这两部作品在内容上都选用鼻子作为主题,通过文学手法,表现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在比喻手法上,芥川运用明喻和暗喻,《今昔物语》只用了明喻的手法,且两部作品在视角上也不同。本人将从鼻子的比喻手法以及视角等角度来对比分析两部作品。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鼻;今昔物语
1 作家和作品简介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的代表作家,也是日本大正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多为短篇,以历史为题材。不论是哪部作品,写作手法都很出色。在其众多作品中,特别是1916年发表的处女作《鼻》,至今仍在日本文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鼻》是芥川龙之介初期的短篇小说,1916年发表在《新思潮》的创刊号上。《今昔物语》的《池尾禅珍内供鼻语》以长鼻僧人为题材,抓住了人们“嫉妒他人的幸福,嘲笑别人的不幸”的心理。
关于《鼻》,多为精神层面的研究,尤其关于利己主义的研究很多。笔者根据小说技法中的互文性,针对芥川龙之介的《鼻》和《今昔物语》的《池尾禅珍内供鼻语》,进行对比研究。
2 对于男性欲望的批判
借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抽象的概念,这种手法叫做“象征”。
例如,在日语中,关于鼻子的惯用语有很多,如:“鼻にかける,鼻が高い,鼻であしらう,鼻で笑う”。这些惯用语多不被人喜欢。因此,鼻子在人际关系中,象征着人的自我意识突出的样子。
不仅如此,鼻子自古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例如,英国的动物学者莫里斯关于鼻子,有着“あまりはっきりした議論ではなくなるが、さまざまな時代に、詩人や科学者によって多くの示唆がなされている ”的言论。另外从礼节角度,鼻子也有被用来象征男性器官的情况。例如,有“用弄伤鼻子来代替伤害男性生殖器”的情形。
总之,鼻子不仅象征着人的自我意识突出的样子,而且象征着男性欲望。芥川的《鼻》也巧妙地运用了鼻子的象征意义。内供始终在意自己长得像长长香肠的鼻子,甚至成为了心病。这般异样的鼻子对于追求净土的内供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阻挠。具体说来,鼻子上的缺陷也指示着内供内心的欲望。
三.从互文性进行考察
芥川的《鼻》取材于《今昔物语》。那么,具体说来,这两部作品在形式上有怎样的异同点呢?以及作者想表达的寓意相同吗?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多角度分析这两部作品。
2.1 从视角进行分析
讲述者所处的位置一般被称为“视角”。
2.1.1 芥川龙之介的《鼻》
虽说芥川的《鼻》取材于《今昔物语》,但因作者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且添加了自己精彩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与原作不同视点的作品。 例如,开头的部分:
“禅智内供の鼻と云えば、池の尾で知らない者はない。顎の下まで下っている。形は元も先も同じように太い。云わば細長い腸詰めのような物が、ぶらりと顔のまん中からぶら下っているのである。”
如上的“禅智内供の鼻と云えば、池の尾で知らない者はない”的部分,就体现作者特色。说话者从文中人物脱离,站在稍微高一些的位置上来讲述故事。紧接着,讲述者围绕着内供的烦恼,展开故事。
接下来,第二段落如下:
“これは専念に当来の浄土を渇仰すべき僧侶の身で、鼻の心配をするのが悪いと思ったからばかりではない。それよりむしろ、自分で鼻を気にしていると云う事を、人に知られるのが嫌いだったからである。”
这部分是复杂,悲伤的内供内心深处发出的感慨。对于讲述者来说,这仅仅是故事,与自己无关。讲述者从遥远的地方冷眼观看内供的不幸,有时还会冷嘲热讽。
接着,讲述者更加具体地描写内供的日常,就像是内供的化身。
例如,结尾:
“朝、内供がいつものように早く眼をさまして見ると、寺内の銀杏や橡が一晩の中に葉を落ちたので、庭は黄金を敷いたように明るい。塔の屋根には霜が下りているせいであろう。まだうすい朝日に、九輪がまばゆく光っている。禅智内供は、蔀を上げた縁に立って、深く息をすいこんだ。”
结尾中,内供眺望的风景如同图画般,在听者的眼前展开。这一切对内供来说都是特别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我解放的象征。所以,可以说讲述者站在和内供同一场所。《今昔物语》里面就没有这样的风景描写。
2.1.2 关于《今昔物语》里的“鼻子”
《今昔物语》里的“鼻语”,是通过神视角来写的。例如,开头的部分:
“今昔、池の尾と云ふ所に、禅智内供と云ひ僧住き。身淨くて、真言など吉く習て、懃に行法を修して有ければ、池の尾の堂・塔・僧坊など露荒たる所無く、常灯・仏聖なども不絶ずして、折節の僧共、寺の講説など滋く行はせければ、寺の内に僧坊隙ま無く住賑はひけり。”
这部小说讲述了很久之前的故事,讲述者就是创造者,也就是像神一样的支配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的视角。这一视角,经常运用于历史教科书,神话小说等题材。因为讲述者的视角非常宽阔,没有限制。
《今昔物语》中这部小说从始至终都是神视角。在这样的故事里,讲述者的态度具有权威性和不可超越性。讲述者的主观意识支配着听者的意识。所以,对于听者来说,故事的主题是既定的,只能接受。
全屏阅读
关闭全屏阅读
2.2 关于鼻子的形象
对比这两部小说中鼻子的形象,可以说他们是相似的,只是比喻的手法不同。在最初的段落,芥川把鼻子比喻成香肠,《今昔物语》中把鼻子比喻成大橘子皮,这无口厚非是明喻。
但是,众所周知,芥川中的“鼻”是某种事物的象征,也就是说,存在着暗喻的手法。根据明治时代的言论,“香肠”包含着性的象征,表示男性的性欲望。也就是说,芥川的《鼻》象征着男性欲望。
3 结论
综上所述,芥川的《鼻》和《今昔物语》中的“鼻子”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并且都通过文学的创作手法,批判和讽刺现实。但是因为两部作品视角不同,且比喻手法不同,各具特色。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