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宇文所安对李白诗风的重释
发布时间:2017-01-03 20:32:15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78 次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项目“从宇文所安看李白诗歌在西方的跨文化接受”(编号:LB14-15)。

宇文所安对李白诗风的重释

文/李 娟 范娟娟


   摘 要:宇文所安是一位杰出的汉学家,他不仅对唐诗有着与众不同的研究,而且对于李白及诗风的研究也有与众不同的结论。特别是宇文所安结合李白身世重新审视其诗风的研究视角更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本文拟在结合宇文所安对李白诗风研究所得的基础上,对其中有关李白诗风的研究进行重新的审视,以其引起相关研究者对宇文所安新“知人论世”方法的关注,以其引起研究者对于李白诗风的重新思考,甚至是以其引起研究者在宇文所安研究的视角下对李白诗风的相关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宇文所安;李白;诗风;重释

   宇文所安是美国一位伟大的汉学家,他不仅对于唐诗有过详细地研究,而且对于唐朝的伟大诗人李白及其诗风的问题更是特别关注。虽然在国内传统的研究中,有诸多的研究者对李白及其诗风的问题有过详细地论述,但是,结合宇文所安的研究所得,重新阐释李白诗风的相关问题无疑更能使国内的读者了解这位诗人的创作风格,更能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有必要结合宇文所安的研究所得,对李白的诗风的相关问题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说明。

1 李白诗风的研究现状

   李白诗风及其相关问题历来颇受众人关注。在这种关注中,传统的研究基本上明确了以下两个问题:诗风及其构成

1.1 诗风及其构成

   诗风,简单地说就是诗歌的创作风格。它是指研究者结合某一诗人的全部作品,通过与其他诗人创作的比较而对其与众不同特点的客观归纳。这也就是说,“诗风”具体内涵是通过比较方法得出的一种客观结论。

   诗歌创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涉及到诗歌题材的选择,主题内涵的表现、意象审美的关注以及选词用典的不同。即,归纳任何一个诗人创作风格都必须通过对上述各个方面的比较,总结、归纳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1.2 李白诗的诗风

   在传统的研究中,李白的诗风往往被归纳为“豪放飘逸,兼具浪漫主义情怀”。但这种结论的得出,一般都被认为是与杜甫的比较所得。因为杜甫的诗歌是以“沉郁顿挫”为特点,并且兼以“现实主义”为自己的创作特点。虽然这样的归纳为大多研究者所认可,但这样的结论却不足以让所有的读者更加真实地感悟李白的诗歌创作。因为,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既与其比较的对象密切相关,又与其比较的标准联系紧密。唐朝作为一个特殊的时代,涌现了诸多的诗人,只有这种广泛的比较或许才能更加充分展现李白诗风的与众不同。

2 宇文所安眼中李白的诗风

   众所周知,宇文所安是美国杰出的汉学家,其原名为斯蒂芬·欧文。他不仅详细地探讨了唐朝的诗歌问题,而且对李白还有格外的关注。其主要汉学著作有;他的专著《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一一中唐文学文化论集》《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等都反映出他对唐诗的热爱和专注。下边就结合具体的诗作对其眼中的李白诗风进行客观地说明:

2.1 李白诗风的继承性

   李白是一个个性化极强的诗人,但他的诗风却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继承与个性的形成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任何一个诗人的诞生都不可能脱离他所在的历史文化语境。因此,他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不仅不会影响他对创作个性的发展,而且还会同时更加有助于对其个性化的形成。因此,宇文所安认为李白在诗歌的创作中“全力描绘和突出自己的个性,向读者展示自己在作为诗人和作为个体两方面的独一无二”。例如,在李白诗作《将进酒》中才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语句。面对自己的失意,面对自己坎坷的仕途,他不但没有悲观失望,而且还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虽然此时此刻李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够得到当权者的重用,但他却坚持一个这样令人感慨的信念。作为一个诗人是这样,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李白也是如此。同时也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李白。对于这样的信念,李白又在其另一首诗《行路难》中,他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首诗作中,李白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即姜尚和伊尹。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能够为国建功立业。因此说,李白诗风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自己思想的继承上。

2.2 李白诗风的创新性

   诗风具有继承性,也有创新性。所谓的创新性就是诗人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其相似的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李白诗风的形成与其生活密切相关。宇文所安认为李白大胆跨越传统文学经验,他这种刻意获得的“奇”效,也为他赢得了读者,这也进一步成为了他的诗歌标志。对此,他举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为例进行说明。在这首诗作中,他以“犬吠水声中”中的“犬吠”开篇。于是,在突兀中彰显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从另一个层面讲,这样的诗作开篇也是其追求“奇”的特殊创作策略。因此,从诗作创作个性化的层面分析,他这种追求“奇”的过程既是他对传统诗作创作经验的客观继承,也是其对传统诗歌创作经验的突破。因而,在继承中实现了自己的创作。

2.3 李白诗风的争议性

   李白的诗风具有超现实的特点。但这种特点的形成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一些超现实的诗歌创作中,即在一些神仙体裁的诗作之中,他的超现实想像更表现得与众不同。对此,宇文所安认为其豪放诗风的形成是与其独特的生活之路紧密相联系的。但这里的“超现实”可以从两个层面上进行理解,在第一个层面上,所谓的“超现实”是指李白在这一类神仙体的诗歌创作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想像力。即,他通过超越现实的想像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寻;在第二个层面上,所谓的“超现实”是指李白在其同类诗歌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寻仙与入仕理想的脱离。在其当初的创作中,寻仙与入仕是合一的,但随着李白阅历的拓展,他的神仙诗终于使寻仙与理想的进行了分离。例如,在《登泰山》诗作六首之一的“四月上泰山”一首里,他通过自己想像形象化地再现了唐玄宗封禅时盛况。在这对古代帝王封禅的场景描绘中,表达了自己的漫游名山、追求功名的目的。因为,正是帝王对于宗教的崇拜才有了那个家喻户晓的成语:终南捷径。

   在李白的神仙诗作里,并不都是对功利的一种追求。在另一类与追求功名完全相对的神仙诗作里,他又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例如,在《早秋赠裴十七仲堪》的结尾处,李白这样写道:时命若不会,归应炼丹砂。这就使其与早期创作的诗作出现了巨大的差别:面对自己多舛的命运,他不再是一味地理想化,而是非常现实地想“归应炼丹砂”。而这一点正如宇文所安所理解的那样,李白的浪漫主义想像不是因为他对神仙诗风的向往而基于他无奈的现实。因为,李白在京城没有令人羡慕的背景,所以他虽然具有杰出的才能,但他却不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因此,李白只好另辟蹊径。

   总之,李白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宇文所安又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汉学家。因此,宇文所安眼中的李白既是一位现实的诗人,又是一位超凡脱俗的诗人。于是,对于李白诗风及其内涵的理解不能局限于现有的结论。应该在李白与其他诗人的比较中重新审视他的诗风,应该在结合李白生活的经历中,现实而客观地分析他诗风的成因。而这些就是我们归纳李白诗风的前提,就是我们感悟宇文所安研究的所得。


参考文献

[1] 范娟娟.从宇文所安解读李白看其诗歌的跨文化接受[J].语文建设,2015(26).

[2] 赵丽霞.李白漫游对其诗风的影响[J].长江学术,2013(01).

[3] 郭娟.目的论视角下庞德《华夏集》语高意象评析田.语文建设,2015(11).

[4] 郑小琼.蜀道文学对李白诗风和人格形成的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 2015(09).

[5] 李路芳.李白、李贺浪漫主义诗风成因比较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