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罪人的未来 ——试析《认罪书》
发布时间:2017-01-03 20:33:02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396 次

罪人的未来

——试析《认罪书》

 文/杨有能

摘要:《认罪书》是当代著名青年女作家乔叶的最新长篇力作,也是目前乔叶作品中最见功力的一部。小说借助一个当代生活领域里烂熟的婚外恋故事,揭示了一段几乎已为时光湮没的文革往事,塑造了一位纯洁、善良却牺牲于人性丑恶的女子—梅梅,从而揭露了人性的黑暗以及人性的救赎。

[关键词]乔叶;认罪书;人性;认罪

    《认罪书》,是当代著名女作家乔叶首发于2013年第5期《人民文学》的长篇小说,并获该杂志年度“人民文学长篇小说优秀奖”。此外,中国小说学会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共选入5部长篇小说,《认罪书》位列其中。(据《文艺报》2014年1月15日报道)。《人民文学》首发这篇小说时,这样评价:“文体上有探索——与时下的庸常风习不同;叙事上有耐心——内在的幽深和旁及的宽阔所形成互动互映,也稀罕可珍。”对这部小说的文体特点及叙事都有比较高的评价。本文则力求解读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

1 人性中的黑暗:罪的产生

中国人非常入世的,热爱凡常的世俗生活。大约是受儒家思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及立德、立功、立言价值取向的影响,中国人历来注重外在的功名事业,而较少向内的、纯哲理的思索, 向来缺少忏悔意识。中国文学作品也多记叙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社会事件,或者侧重探讨个人在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命运,而缺少对人类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忏悔的作品。巴金先生在文革结束之后,以浩瀚长卷《随想录》记录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软弱、黑暗,并对自己内心不那么光明的一面进行了最坦诚、最勇敢的表露,表达了真诚的忏悔,可以说是分量极重的一部忏悔之作。但类似的对人性罪恶进行书写、反省的文学作品仍然为数甚少。而《认罪书》则是补足这方面缺憾的一部佳作。

小说的女主人公金金,在郑州一家酒店打工期间,结识了从源城来省城进修的卫生局局长梁知。两人陷入热恋,但梁知结束进修后,给金金留下五万块钱、将出租房续租五年之后,就消失了。个性倔强、泼辣的金金在发现自己怀孕后追到了源城,想要挽回这份感情,却被梁知无情拒绝。她决意报复—怀着身孕,嫁给了梁知之弟—梁新。

假如这就是小说的全部,那么只能是一个熟烂的当代生活故事,同样的故事,充斥于各类影视剧中。但这仅是小说所讲述故事的外围。金金进入梁家后,渐渐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梁家曾经存在过一个与她外貌极为相似的女孩子—梅梅。梅梅是梁知继父的女儿,是梁知的初恋情人。对于梅梅,梁家每一个人,金金婆母—张小英、梁知、梁知之妻—庄雅、金金丈夫—梁新都讳莫如深,闭口不谈,竭力想抹掉梅梅曾经存在的事实。怀着对梁知的深爱,及对梅梅的好奇,金金步步为营,挖掘出了梅梅的往事,也把梁家每一个人的罪,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梅梅,梁知继父的女儿,她美丽善良,与异父异母的哥哥梁知一起长大。梁知十三岁初见梅梅,就热烈地爱上她。因为爱,心甘情愿改随继父之姓。可大学毕业之后,梁知为了仕途,先是与人大主任的女儿庄雅订婚,接着依靠梅梅对时任副市长钟潮的献身,终于被顺利提升为科长。

最终,梅梅怀上了钟潮的孩子,却拒绝其挽留,远走东莞。在孩子被钟潮设计骗走后,梅梅赶回源城大闹市政府,讨要孩子。孤苦无依的梅梅,唯一的指望,就是梁知能伸出援手。她在市政府门前被警察带走前凄厉地喊着“哥哥救我”。此时的梁知,正处于升副处的节骨眼上,他怎么可能去帮助梅梅?非但不帮,反而因担心梅梅影响其前程,对她心生厌烦,设法与弟弟(梅梅同父异母的弟弟)梁新,一起把梅梅骗回东莞。为免梅梅再次回到源城,影响其前途,梁知处心积虑,对梅梅说出了足以扑灭她求生欲望的话语,更推动青春暴烈的梁新刻薄指责梅梅,让梅梅在失去儿子后,又相继遭到初恋情人的彻底否定和最亲爱弟弟的刻毒言语,在这三重打击之下,她彻底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以跳楼的惨烈方式结束了自己不幸的一生。

如果说,探究梅梅曾经的存在及死因,是出于报复梁知,也是出于好奇,想要弄清梁知究竟是爱自己,还是仅把自己当作梅梅的影子、替身来爱,那么,金金在搞清来龙去脉后,依然花很大力气寻找文革中侮辱、作贱梅好(梅梅之母)事件中的参与者甲乙丙丁,这就有了道德审判的意味,她的追寻有了超越小我的大我的意味。小说主题至此得以升华:探讨普通人的普通的恶。

普通人普通的恶,正因其普通,在凡尘俗世每天上演却被人原谅、甚至视若无睹。但这罪、这恶的确给善良人带来了灭顶之灾,使善良人面对恶却无处求告。这种罪、这种恶,多数人压根儿不以为是恶,比如文革中参与凌辱梅好的丙,把自己不光彩的行为理直气壮归结为时代,毫不以为是在施恶、施罪,更不认为自己有罪。再如张小英——梁知、梁新的母亲,梅梅的继母,在文革中告发了自己的丈夫、梁知的父亲—商医生,间接导致了商医生的死亡。但面对金金的揭发,轻描淡写以一句“那会都这样”,一笔带过;分明是她把梅梅作为礼物进献给副市长钟潮,以换得儿子梁知提任科长—卑鄙如此,却被她说成是梅梅轻薄,对钟潮主动投怀送抱;分明是她暗恋梁文道,而梁文道则始终喜欢美丽、单纯的梅好,这是当初他们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若干年后两位当事者已死,张小英却将三人关系描述为:梁文道一直喜欢自己但不好表白,是梅好横刀夺爱,夺走了梁文道。

梁文道、梅好曾是让旁人羡煞的恩爱夫妻,但这情分结束得脆弱而且不堪。文革中梅好为救父亲,遭到男人婆王爱国当众在其裸体上写毛笔字的羞辱。此后不久,梅好就疯了,见水就脱衣服,见河就跳。

最初几年,梁文道还对跑出家门的梅好四处寻找,紧紧跟随,最后一次,却眼睁睁看着梅好,任由其跳进群英河,没有进行任何阻拦。梅好死去,可以让梁文道得以摆脱监护重任。他的辛苦及求解脱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他的绝情却依然让人倒抽一口凉气。甚至连尾随他、身为梅好情敌的张小英都感到吃惊——难道不可以说,是他们两人联手杀死了梅好吗?

施恶者无疑有罪,那么旁观恶却不阻拦甚至推波助澜者呢?他们的罪行谁来认定、又由谁来追究?一如梁文道、张小英、丙、钟潮?

2 人性中的光明:认罪、赎罪

人性之中尽管有黑暗,导致人类犯下种种罪行,但人性中毕竟有光明的一面,正如王尔德那句著名的话: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只要罪人进行真诚的忏悔,同样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正是因为忏悔,人类的灵魂得以净化,这是人类灵魂的高贵所在。

小说中最动人的是金金的认罪与赎罪。自小坎坷的经历,养成了金金自立、自我、倔强、任性的性格,其母曾说她:“常有理”。她从来都以自我为中心,凡事总认为自己有理,从不会低头认错。对于其亲身父亲哑巴,她在幼年时竟因厌恶他而邪恶地想置其于死地;为留在县城工作,卑鄙地利用同学“青春痘”的爱恋;为报复梁知,而嫁给其弟梁新,将单纯、无辜的梁新玩弄于股掌之上。就这么一个狠毒的女人,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有错、有罪。但当她把梅梅、梅好的往事一点点挖掘出来,充当了对梁知一家道德审判官的角色后,她也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的罪,意识到“我跟梁知是一样坏的人,甚至更坏”。这种对罪行的认领、忏悔是让人动容的。她不仅从灵魂深处认错,也以实际行动进行了赎罪:重修了哑巴父亲的坟墓,并正式认祖归宗;照顾梅梅的保姆——老姑;照顾梅梅的儿子钟未未,并在写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坦然自杀。

梅梅是整部小说中几乎唯一“无罪”的人。但她自幼不幸,母亲梅好在她仅几个月大时,为救自己的父亲而遭到王爱国的当众羞辱,从此精神失常。梅梅跟着保姆“老姑”在偏僻的农村长到十岁才回到父亲身边,善良的老姑教给她与人为善,她也是如此做的。可世界太复杂,人心太难测。回到父亲身边,面对的是继母张小英的冷淡,后来又遭遇高考落榜。异父异母的哥哥梁知为她补习功课,一个情愫早生,一个青春萌动,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发现两人情意的张小英把这一切告诉了自己的丈夫、梅梅的父亲——梁文道,不久梁文道因心脏病发作去世。而张小英则将之归罪于梅梅。梅梅也把父亲死亡的责任揽到自己头上,自责不已。她为了恋人梁知的前程,进入钟潮家做起了保姆,并进一步献出自己纯洁的肉体。她的身世让人唏嘘,她的善良让人心疼,她为爱人做出的牺牲让人钦佩,她的不幸让人痛恨那些摧残她的人。她曾经的爱人——梁知,她为他牺牲了那么多,他不帮梅梅要回儿子也就罢了,还口出恶语指责梅梅;心爱的弟弟——梁新,青春年少,性格暴烈,口无遮拦地吼出“你从此再不是我姐姐”的恶毒决绝的话语;心爱的儿子又被钟潮抢走、再没有希望要回来,她真正是万念俱灰、唯有一死了之——这短暂的一生充满悲苦,让人叹息!

她与金金有着酷似的容貌相,但相似的面貌下是全然不同的性格,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命运。梅梅善良,处处为人着想,甘愿为爱人做出巨大牺牲,几乎从不考虑自己。而金金,性格刚烈,个性强硬,口齿伶俐,为达目的,颇有手腕,对加诸于身的不公,奋力反击,绝不饶恕。金金虽然如她自己所言,有罪,但她身上也有长处,即侠义,尤其体现在她费尽心思寻找当年参与羞辱梅好的王爱国、甲乙丙丁。她探寻梅梅死亡的原因,对梁知等人的恶与罪,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在揭露与挖掘中,也在慢慢认定、认领自己的恶与罪,从而得到了道德的净化与升华。

但是,也有人对自己的罪行,或者说助恶行为浑然不觉。最意味深长的是文革期间参与凌辱梅好的甲乙丙丁在事隔三十多年后对自己当年行为的态度。丙,“浑身上下一股理直气壮”,她将一切归结为时代,归结为不得已,从未觉得有何不妥,更遑论去忏悔。这或许是当年文革参与者最具代表性的态度,也是最可怕之处。假如所有人把恶与罪归结到时代,自己参与其中是不得已,那么文革或类似的运动就有可能卷土重来。对文革进行反思,对当时无数普通参与者的心理进行探讨,由此批判国人缺乏认罪、悔罪的劣根性,才是这篇小说的主旨。甲乙丙丁,这样一个随意的代号,不也可以说你我他,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甲乙丙丁吗?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像甲乙丙丁一样,是罪恶的旁观者、推动者,甚至是直接制造者,却依然不肯认罪,而将一切归咎于环境,归咎于时代!由此,小说具有了深远的意味。

3 结语:结构与不足

小说文本采取了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最外层是金金与编辑管静的交往,第二层是金金与梁知的爱恨情仇及金金与梁知一家;第三层是梁知与梅梅的情感纠葛,第四层是梅梅之母梅好的悲惨命运,以及其与梅梅之父梁文道、梁知之母张小英与梅梅之父梁文道的情感纠葛。这其中梅好在文革中被凌辱最触目惊心。小说抽丝剥茧,最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不同时代的人所犯下的种种罪行,以及他们对罪行的反思、反省、赎罪。

小说也存在不足:“巧合”太多,也即著名学者郜元宝指出的“可巧”。金金酷似梅梅,安安死于白血病,金金罹患白血病,这一切,太过“巧合”。虽然作者做了貌似有理的铺垫说明,但仍给人何以如此之巧的印象,从而给小说的艺术性造成了较大伤害,极大影响了小说的深刻性及品位。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