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下的辛亥革命
——简评《辛亥革命与新中国》
文/刘婷婷
摘要:谷小水和赵立彬两位教授所撰写的《辛亥革命与新中国》一书从新视角来考察辛亥革命与新中国两个看似相距遥远的历史范畴,从中找到两者的内在联系。该书视野广阔、格局合理,利用大量史料来进行探讨辛亥革命与新中国内在联系的若干方面,开拓了读者的视野。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新视角
辛亥革命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和统治中国25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中国社会自此开始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转型,最终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因此辛亥革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仍有很大推进的空间。金冲及先生指出,怎样把辛亥革命研究继续推向前进?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把辛亥革命放在近代中国特别是20世纪中国社会嬗变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因此,不能把辛亥革命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进行考察,要进行一定的上伸下延。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90周年校庆丛书之一,谷小水和赵立彬两位教授所撰写的《辛亥革命与新中国》一书,着重研究辛亥革命与新中国内在联系的若干重要方面,拒绝理论先行和结论统帅的方法,从而在内容与结构上展现了其独特的逻辑,是一部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
1 视野广阔,格局合理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一书中,所说的“新中国”并不是仅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包括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不断变化、完善的“新中国”的意识和理想。该书将辛亥革命作为历史的一部分,作一个长时段的宏观考察和分析,使读者可以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来看“新中国”理想催发出辛亥革命,而后又由辛亥革命派生出的各种“新中国”理想支脉,最终汇流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态过程。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在广阔的视野下,清晰的勾勒出辛亥革命与新中国两者相互触发的关系。作者以时间为大格局,以其思维逻辑为小格局,围绕着辛亥革命与“新中国”进行叙述。本书除概论全文以及回顾前人研究的绪论外,正文共有六章,每章又分若干小节。正文六个大章节就是以时间为序进行排列的,而每章所分的若干小节则体现作者的逻辑(除第五章是按时间顺序),如本书的第三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讲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工人阶级壮大的关系;第二节评述了辛亥革命对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第三节简述了由于辛亥革命的影响,共产党人发生的转变,从多方面展示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连结。可见作者对这一段历史概况有着系统的把握和深刻的认识,才能设计出这样合理的格局,既体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又表现出历史过程的复杂性。
2 史料丰富,语言准确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中所运用的史料十分丰富,不仅有档案资料、报纸杂志、资料汇编、文集、书信、回忆录等,还运用了许多的诗和小说资料。在第一章“新中国”理想与辛亥革命中,第一节就运用了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以及陆士谔的《新中国》来展现“新中国”理想萌芽时,时人的想法和规划。作者在第二章的“新期望、新憧憬”这一段中引用了许德珩的一段新诗表达时人对于辛亥革命胜利的激动之情。除此之外,作者对于史料还进行了考证和校订,增强了史料的可靠性。就像作者在利用《孙中山藏档选编·辛亥前后》时,还专赴中山市翠亨孙中山故居,将部分函电与原件照片一一校订。丰富的史料为作者的论述奠定深厚基础,并且诗和小说史料的运用增加了文字感染力,使论据更加形象。
在运用史料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叙述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时,作者简练、有理有据的概括了众人的观点,例如对辛亥革命的缺陷的认识,作者在简洁叙述各人的观点之后,将他们观点“归纳为三点,即没有反对帝国主义、妥协和革命内部的破裂、没有发挥革命党的作用。”其次,作者在这一段有条不紊的介绍陈独秀、蔡和森、彭述之和赵世炎等人观点,显示作者对这些人思想的把握和其语言表达的准确。
3 借鉴前人,不断深入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一书中的许多问题是前人已有许多研究成果的,例如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运动的关系、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与辛亥革命的具体关系、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理想的继承和超越以及对于民盟和第三条道路等问题。作者通过基本史料和问题研析,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思考,比如在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与辛亥革命的具体关系问题上,许多的研究成果都是集中于个人的共产党人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如《毛泽东与辛亥革命新探》、《辛亥革命前后的陈独秀》及《李大钊与辛亥革命运动》等等,而作者从总体进行总结出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民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黑暗一仍旧贯,内忧外患交相迭乘,他们能够在‘旧’的民主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再度出发,广泛汲取,比对各种西方资源,在其中发掘‘新’的救国救民之道”。像这样从个体到一般进行论述,较前人研究而言,更为深入一点。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以其宽阔的视野、清晰的结构,利用丰富的史料,以准确的语言在前人基础上不断深入,分析了辛亥革命与新中国内在联系的若干方面,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诚然,书中仍存在一点缺陷和不足。首先,本书史料丰富,注重校订,但是作者过于注重史事,尽量照顾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而在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一定的不变。其次,在前人的基础上,作者对于许多问题都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仍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正如章开沅先生所讲“辛亥革命还处于逐步成熟的阶段”。但是瑕不掩瑜,谷小水、赵立彬两位教授所撰写的《辛亥革命与新中国》开拓了对于辛亥革命的视野,是一本十分值得阅读的辛亥革命相关著作。
(作者简介:刘婷婷(1993—),女,江苏洪泽人,在读硕士,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