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林
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出发,探索多远立体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促进德育工作的实践,在实效性和活跃性、指标解读、实施设计和过程指导做了思考。
德育工作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德育目标何以实现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对于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仍有不少人认为就是走过场、用空虚的数字做研究、甚至是假的,只是增加班主任工作负担的务虚。本人参加了重庆市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的实践研究。在我看来,这项工作并非大多数认为的形式主义,如果扎实做下去,这对班主任的德育目标实现有着积极意义。
一、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指标体系
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指标体系以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评价与测量有关理论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深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切实做到评价设计的科学性、职业性、创新性和操作性。评价领域一级指标包括学生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三个方面。
其中,基本素质包括道德与公民素养、 学习与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二级指标。文化素质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公共拓展课程学习两个二级指标。专业素质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专业拓展课程学习、顶岗实习四个二级指标。学生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分别占综合素质评价的30%、30%和40%。
“多元”主要是指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三方面的多元性,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评价工具和评价软件系统设计与使用来体现。
(一)评价主体包括自评、他评。他评包括同学互评、班主任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校管理人员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企业管理人员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
(二)评价方法包括课程学习评价采用的笔试、口试、现场操作、作业、论文、报告、作品等方法;活动表现评价采用过程写实、照片视频、论文作品、证书证明等方法。
(三)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道德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公共拓展课程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专业拓展课程学习以及顶岗实习等。
“立体”主要是指综合评价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所和不同领域中的素质表现,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成长期间的素质表现来体现。
(一)不同阶段进行评价是指评价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成长的全过程的素质表现;
(二)不同场所进行评价是指分别评价学生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等场所的素质表现;
(三)不同领域进行评价是指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领域的表现情况。如表1.学生“基本素质——道德与公民素养”评价表:
表1.学生“基本素质——道德与公民素养”评价表一级
指标二级
指标主 要
观测点评分细则评价
场所评价
方式评价主体小计自评互评师评其他
评价1
基本
素质
301-5
审美
与表现
3审美
(1.5)1.评分办法
每个观测点得分按100分制计,其中优秀90-100分,良好75-89分,合格60-74,60分以下为不合格。设每个观测点积分为Y,权重分为M,得分为X,综合素质积分计算公式为:Y=MûX/100。
2.评分依据
依据学生在学校、企业、社会、家庭的表现情况,参照《班务日志》《班会记录》《学生参加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获奖情况登记表》等记载。
3.评价权重
自评占20%,互评占20%,师评占60%。学校
企业
家庭
社会观察
交流
记录 表现美
(1.5)学校
企业
家庭
社会观察
交流
记录 从表格可以看出,学生的评价除了一二级指标,还细分了观测点,明确了评分细则,确定了评价场所和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也包括了自评、互评、师评核其他评价。这就避免了班主任拍脑袋、凭印象给学生一个结果性的评价。
评价改革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教育的归宿。
基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元立体”评价真正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自己的短板,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补齐。让每一位中职学生基本素质过硬、文化素质过关、专业素质精湛。个人认为,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开中职学生评价先河,深入实施会有深远意义。
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促进德育目标实现的实践
我校率先在2016级学生中开展评价试点,在实践中,通过组织对新同学的学校文化历史和发展教育,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一位新生入学便更加深刻地明确学校60余年艰苦奋斗的辉煌历史,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相信他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渐渐体会学校发展的精神内涵,并为之努力,力争做一名尚上中心人。
通过自编自创的韵律操《相信自己》用热情奔放的旋律调动了学生的运动激情,让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体育美育得到很大提高。通过类似的校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文体活动,让学生的基本素质得以提升。
通过组织“尚上教育”博雅智慧动“成语讲述”比赛,标准的普通话,优美的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每一个故事,让到场倾听的师生得到明理智慧的感染和励志尚上的熏陶,同时也展现了学生的风采和非凡的记忆力。让学生的文化素质尽可能提升。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级技能大赛组织、训练、选拔参加重庆市技能大赛,重点体现学生全员参与专业技能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课余比赛训练,让学生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
以上开展的强健身体教育活动、博雅智慧教育活动、颐养情感教育活动、磨砺意志教育活动、精彩生命教育等活动。力争使学生成为积极向上之人,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练就精湛的技艺,最终实现崇尚美好、追求上进、完善自我、贡献社会的目标。综上,让德育与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真正让学生在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三方面都得以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三、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促进德育目标实现的班主任视角思考
为了完成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结合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排头兵,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评价标准的解读,吃透各个指标、观测点、评分细则、评价场所、评价方式和主体。三个一级指标,十一个二级指标,三十个观测点,分布到六个学期的评价时间,涉及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的评价场所,涉及观察、交流、记录、考评、考试等评价方式,涉及本人、学校、企业、家长的评价主体,
二是做好评价实施的设计,通过各种渠道搭建学生发展的平台。活动是孤立存在的,活动的目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各种教育活动都与育人的宗旨相关,如何做好评价工作的设计,如何将各个点上的活动串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就需要班主任设计学生发展的平台。
三是做好评价过程的指导,每一位班主任都是学生的生涯指导教师,也是家长、社会的影响者,让家长增加对学生的认可,让社会增加对学生的认可。
四是做好评价结果的管理,班主任肩负着统筹学生评价的重要任务,如何让学生自评、班级互评、家长评价、企业社会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价值和追求,需要班主任吃透标准抓住评价核心价值和德育“以德树人”的目标,做到不唯结果重发展。
四、结语
个人觉得,价促进德育目标实现,评价必不可少。在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班主任必须做到评价一定要讲究公平公正。一旦评价的过程出现情感因素,评价结果就与现实失真,评价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也就不会真正在评价反馈机制中下功夫学习。另外综合素质评价不与活动相同,活动或者竞赛都对优良中差有比例划分,但是综合素质评价是不受比例限制的,班级学风优秀综合素质可以都是优秀,也就是按照评价标准,达到标准的即为优秀。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叶斌.中职心理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汤光伟.中职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可行性研究[J]. 职教论坛. 2012(15).
[3] 马长世,温贻芳.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评价研究[J]. 职教论坛. 2012(12).
[4] 林燚宁.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精细化管理体系探究——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广西教育. 2016(11).
[5] 贺珍佑.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提升策略探析[J]. 文教资料. 2016(07).
(作者简介:王树林(1990-),重庆市人,本科,助理讲师,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职业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