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发布时间:2017-02-10 09:46:22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307 次

解秀玲

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误区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既是确定其解决策略的前提,又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效果的基础。因此本文着重从内涵理解中的误区、外延划分中的误区及培养实践中的误区等几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三种具体的解决策略供研究者参考。

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不仅是其教学的必然结果,也是保证其择优就业的前提。然而,在目前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里却存在着诸多误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误区,不仅会影响到正常教学实践,而且也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所以,在此有必要结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对其存在的误区及其相关的解决策略进行客观地说明与阐释。

一、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误区

   (一)内涵理解中的误区

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其内涵是本次研究的前提,只有充分地理解了什么是所谓的“职业能力”才能准确地分析后续的相关问题。职业能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狭义的层面上,所谓的职业能力是指职业能力往往被理解为‘职业技能”或“就业技能”,是毕业生获得工作和职业发展倾向的变量;所谓的广义层面上的职业能力是指职业能力不只是关于获取一份工作的能力,它是发展品质、技术或人生经验的能力,它关注学习,并且其重点不在于被雇用而在于能力,在于发展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其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升,职业能力是这种发展过程的副产品。

   然而,在目前的教学实践里,或在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中,人们往往在狭义的层面理解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虽然这种表现看似有利于就业,但它却不适宜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外延划分中的误区

   在逻辑学的层面上,一个术语的明确是与研究对其内涵的界定与外延的列举分不开的。然而在对职业能力外延的列举时,研究者却可以持有不同的列举标准。在职业能力表现的时间层面上,可以把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简单地分为潜性的职业能力和显性的职业能力。对于前者而言,它是指大学生具有的潜在职业能力。它一般表现在大学生就业后;对于后者而言,所谓的显性职业能力就是指大学生在其就业之初就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因此,潜性的职业能力决定大学生在某一职业上的未来发展。而显性的职业能力则是大学生获取就业岗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而言,培养者不能因为仅关注对其显性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影响了对其潜在职业能力的开发。其次,以职业能力的构成因素为标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可以简单地分为职业能力与职业技巧。每一个关注职业能力研究的人都会发现一个这样的事实:即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其职业技能都是其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对于前者而言,它是从事某职业的必备技能;对于后者而言,它是反思职业工作进行职业创新的基础。因为,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所谓的“巧”是其对所学理论运用实践中的创新;是其对所从事职业进行客观反思的结果。因此,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者更应该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去发现自己这些职业技巧的方法与途径。

(三)培养实践中的误区

正如上边所述的那样,因为从狭义的层面上理解什么是所谓的“职业能力”,因此,很多任课老师或学生都把职业能力的培养归纳为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其实不然,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教育,它们都承担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担。例如,对于普通院校的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与高职教育的学生一样都需要一定的职业能力。因为,如果没有过硬的职业能力,他们就不可能完成自己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即,在教学的岗位上,学生的职业能力就是其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把职业能力的培养狭隘地归结为职业教育任务是一种理解上的误区。

其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这也就是说,在大学生未就业前,学校要负责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在其成功就业后,他所在职业管理者也需要对其职业能力继续培养。因为,随着其工作环境的变化,职业能力的构成还要随之呈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关于这一点,从另一个层面上分析,虽然所有的学校教育都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负责,而当学生毕业后,所谓的“继续教育”也要负责对这些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使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呈现出一个持续的培养过程。

再次,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众所周知,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会随着学生的职业发展而逐渐完善。而这一点,正如研究者对其内涵的理解一样呈现出逐渐丰富的特点。例如,在最开始的时候,研究者是以“二分职业能力”理念为主。所谓的“二分”就是指根据“有无就业能力”为标准,把就业者分成两个充满矛盾的部分。然而,随着就业形势的变迁,研究的拓展,逐渐出现了上述广义与狭义之分的职业能力内涵。特别是对于广义层面上的职业能力而言,其具体的构成因素是前边二分法所谈及的职业能力无法说明。它的组成因素较过去有很大的拓展。因此,在职业能力这个大系统下,随着其子系统的划分,其内涵不断地得到拓展、丰富和发展。

二、解决策略

(一)就业观念的更新

更新就业观是解决大学生职业能力内涵理解上误区的关键。众所周知,在不同的就业观影响下,研究者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如果仅把“就业”作为唯一标准,那么上边提到的“二分职业能力”就是典型的例证。因为,当把“具有职业能力就能就业”与“就业就具有职业能力”等同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然而,当研究者把“就业”在时间的层面上看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时,那么大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就会随着其职业发展而需要逐渐完善。那么在这种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大家对于“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就会出现广义与狭义的区别,继而在这种区别的视域下,职业能力的构成也就会理所当然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二)培养途径的拓展

解决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中误区的关键是拓展大学生职业培养的具体途径。无论是其它院校的普通教育,还是各地的各个职业院校,都应该把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不仅应该如此,而且还应该使大学生、各个企业都把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当作自己的重点。因为,对于显性职业能力与潜性职业能力而言,只有把继续教育纳入到职业能力培养实践中,它才能使大学生的全部职业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甚至就连企业的培训,也可以看作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为,企业的职业培训,既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显性职业能力,又可以发展大学生的潜性职业能力。

(三)理论研究的丰富

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既是一种理论研究,也是一次客观的教育实践。特别是对于前者而言,理论研究更是指导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就如本次研究一样,如果通过理论寻找到了解决上述各种误区的办法,那么在消除这些误区的同时,势必也能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的发展。因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同样重要。与此同时,理论研究,既是对实践的反思,又是对传统理论的验证。因此,有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所以在这里,把理论研究的丰富作为一个解决策略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总之,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误区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既是确定其解决策略的前提,又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本文在着重分析其理论误区与实践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任再萍,林婕,曹君,杜小磊.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及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1(11).

[2]靳媛,高博.大学生职业能力需求调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6).

[3]黄永,段续.浅论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

(作者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