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研究
柏芳燕
(重庆工商大学 融智学院,重庆 401320)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不断发展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力度不断增强,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噪声属于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有影响他人的声都称为噪声,一种感觉性公害,是“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对于人的生活、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噪声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危害。而导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扰民的原由是较为复杂的,在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状况下,找出解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噪声污染的问题便非常关键。
[关键词]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799.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污染日益严重,除了常常提及的大气层破坏和雾霾等环境污染,噪声污染也是亟待解决和治理的一大问题。而城市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建设项目施工,如市政基础设施、旧区改造和区域商业、住宅建设,这些在人口密集处的项目施工给周边人民带来的噪声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和妨碍。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和冲突甚至投诉等问题,都需要得到妥善解决,以保证双方的利益。为创建和谐社会,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施工建设的噪声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的讨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工程施工建设噪声特征及影响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周边群众生活环境的声音。在市政建设中的公用设施如地下铁路、高速公路、桥梁,敷设地下管道和电缆等,以及相关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现场,都涉及到大量采用各种不同特点的机械设备,使用各种施工方法,使得原有的环境受到噪声的严重污染。
由于建筑施工的持续时间较长、工期跨度较大、工序复杂,导致建筑施工噪声还具有持续过程集中、技术强制性强、噪声控制难度大等特点,这就促使了建筑施工在防治上的难操作性。同时又由于污染源的多样化和建筑物通常较高的特性,致使所造成的噪声影响的规模具备广泛性。如果不对建筑噪声进行适当的管理控制,会对周围城镇居民造成极大的影响。
2 建设工程施工噪声污染原因
2.1 建筑设备运出行会产生大量噪声
产生影响较为显著的噪声的作业主要都涉及到机械的操作使用,分别有以下几种:利用打桩机、拔桩机进行打桩、拔桩作业;利用铆钉机作业;利用凿岩机作业;利用空气压缩机作业;利用混凝土搅拌设施或沥青混凝土搅拌设施的作业。伴随工程进度和施工工序的更替采用不同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噪声。而部分施工方为了节省成本开支,未能及时更换施工机械设备,依旧使用的是较为陈旧的设备,由于无休息间隔的长时间作业,导致本就陈旧的机械超负荷运行,随之产生超强的轰鸣声,从而产生了令人难以忍受的施工噪声。
2.2 施工管理不善,缺乏环保意识
夜间施工也是噪声投诉的重大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少数施工企业负责人和工程项目经理以经济利益为重,环保法制观念淡薄。开工前未按法规进行施工申报登记,不缴纳施工噪声超标排污费,工人对于噪声污染的环保意识太低,常常野蛮作业,擅自夜间施工等。施工的进度安排紧凑,主体结构每层楼浇注的时间短,需要不断施工的频率增多,靠近施工场地的居民和商家也纷纷怨声载道施工的噪音无休无止,严重影响了他人的正常活动。
施工现场由于人员的操作不当,时常有钢筋物体掉落的声音;以及敲打、撞击物器的声音;现场的工人的呼喊声,吹哨声,高音喇叭声。
此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相关监管部门未能严格坚守责任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对于噪声污染状况的发现不及时或超标排放,造成严重影响,并恶性循环。
3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噪声污染建议措施
工程施工项目说到底还是“以人为本”,因此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有效而全面做到满足真正的人们需求十分重要,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3.1 制定合理的作业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上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经批准从事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严格按照夜间施工的许可制度执行作业,针对无法避免会产生高噪的施工环节,如打桩、混凝土浇筑、支模板等必须严格把控时间在6时~22时以内,周围居民非休息时间段进行施工。如果有特殊时期,需要经过与周围居民协商得到同意,并且上报环保部门批复后才可进行作业。禁止在夜间使用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还有施工人员要文明施工,物料要轻拿轻放。针对之前监管部门提出的不符合规定的方面要及时整改、规范。
3.2 严格控制车辆运输方面
对装载车辆的运输方面进行科学的安排,尽量避免在夜间大量地运输材料,并为装载车辆配置消声器。进出施工现场的路径应当优先选择靠近主干车道,同时进出现场时司机必须保持低速且平稳的状态行驶,使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严格把控运载车辆装载的材料的数量,禁止超负荷运行。
3.3 选择合理的施工机械设备
更新淘汰老旧设施设备,采用更加先进的低噪声机械设备和新工艺进行现场作业。机械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针对有问题的设备要及时维修,确保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无法正常工作的设备就必须尽快更换,在满足施工工艺的条件下,优先使用设备声级较小的机具,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的发声功率和辐射功率。再者就是选用安装有消声器的机械设备。在施工噪声敏感区采用低频振捣棒,液压打桩机来降低噪声污染程度。
3.4 积极改进生产技术
施工技术的创新不光会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还能够对施工噪声污染的治理有较为明显的改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是降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根本途径。在具体实施上,将现场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尽可能地减少,一些成品和半成品可在工厂、车间内完成机械加工及制作工作就应当在现场外部完成,例如混凝土的搅拌、钢筋等加工金属材料以及木材,以实现非现场作业,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噪声影响,避免混凝土搅拌机械产生的严重噪声污染,从根本上杜绝此作业的噪声源。或者采用新工艺,改良施工方法:支模板部分采用新模板技术,采用新型模板代替竹、木模板以减少在加工环节中的噪声;桩基础部分将垂直振打式改为螺旋、静压、喷注式打桩机等,尽量使施工产生的噪声危害降至最低。
3.5 采取合理措施,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利用吸声材料,如玻璃棉、泡沫塑料、吸声砖等材料吸收噪声;利用消声降噪,在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源的施工机械如通风机、压风机等中高频噪声源上采用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扩散消声器、缓冲消声器等消声方法,能降低噪声10~30dB(A);利用隔振处理,防止振动能量从振源传递出去,将隔振装置安装在噪声源较大的机械上,主要包括金属弹簧、隔振器、隔振垫:如剪切橡皮、气垫等。以及使用软木、矿渣棉等一些常用的材料来降低噪声传播的范围;利用隔声降噪。使用有良好隔声性能的隔声构件对施工机械噪声源进行隔离,使施工噪声控制在隔声构件内,尽可能地降低噪声的衰减性。
3.6 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宣传力度
城管、环保执法部门加强日常监控力度。定期地到施工现场进行监控检查,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排放现象采取及时规范整治措施,严格进行行政处罚。执法部门要从根本上引起重视,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实行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实时监管并及时处理投诉问题。做到让工程更规范,让群众彻底放心,同时也使政府部门赢得更多的信赖与支持。印制有关噪声污染危害的宣传单发放给工地人员,定期组织安排再教育,使他们真正意识到噪声环境治理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在工作中尽可能地采取措施来降低噪声,使噪声排放超标现象不再发生,还居民一个安宁的居住环境。此外,还要加大噪声污染群众信访投诉处置,并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到现场探查真实性,尽快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以确保广大群众的利益。
4 结语
伴随我国经济建设全面发展,各大城市都在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投入,但是工程建设不能以施工噪声妨碍群众为代价。相关监管部门应当采取强硬的措施手段,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其他相关规定,对设备、工艺、管理、监测等进行规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及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通过有效的手段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使整个施工过程在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对噪声污染予以控制,有效的削弱对周边居民生活以及商家运营的干扰。
[参考文献]
[1] 周焕凯.浅议建筑施工中的噪声污染及防治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
[2] 葛红杰.建筑施工噪声调查分析与污染防治[J].民营科技,2013(03).
[3] 张福宏.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4] 孙泰岩.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的污染和防治[J].黑龙江科学,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