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展翅高飞
文/李法强
[摘 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不仅仅要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品质,还要帮助他们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规律,本文介绍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几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阅读方法
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得好:“我们的教育里面,有很多好的规律,好的做法,我们要把他守住、牢牢地守住。”我认为这些好的做法,就包括我们的阅读方法。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兴趣和思考好比是阅读的一对翅膀,有了这对翅膀,阅读就能展翅高飞,我们的知识就会不断增加。
1 提高阅读能力要靠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能每个学生都知道这个道理,因为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对这一点能否深刻地认识并自觉地实践,是关乎学生一生幸福与否的大问题。兴趣是阅读的助推器,有了深厚的阅读兴趣,学生们才能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阅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针对学生对事物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雨霖铃》这一课时,理解“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的意境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精美、生动的画面设置了生动的情景,吸引了学生,然后让学生对画面描述,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帮助学生理解了词句,学生边欣赏着美景边朗读句子,学得入情入境,轻松愉快。
2 阅读和思考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在长期读书实践中,我有这样的深刻体会,读书如果不假思索,不求甚解,如蜻蜓点水,那么几天后对此书的印象便如过眼烟云。如果看书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写一点心得体会,那么以后此书的内容即便全忘了,这一点收获还是清晰可见,甚至多年后有诱因促发类似思考,还会清楚地记得这一心得,使这一心得在潜意识中指导自己的人生走向。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写读书笔记,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这种读书笔记决不是做样子给人看的,而是真正能够触发到学生灵魂的自我教育。
阅读是思考的基础,而思考又是进一步阅读的前提。两者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如何使阅读与思考在学生中养成习惯,是我们教师应思考的重要课题。首先,可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会、演讲比赛、读书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对思考的美的体验,这是进一步思考的基础,是引领阅读向纵深发展的前提。其次,要把阅读内容具体到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习实际,使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看得见、触得到的收获,从而经常涌动一些新鲜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的人格尊严。再次,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把学生的作文结集,鼓励并帮助学生发表作品。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其激励效果要比任何言语鼓励好上许多,这一项项成果就是成功路上的一个个驿站,指引学生一步步向人生的辉煌。另外,要常抓不懈。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学生的阅读思考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的时候思考,在思考的时候阅读,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过目就忘或者停留在浅层的消遣阅读,不仅效果不佳,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于阅读我们首先要强调“心到”,主张“熟读精思”,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有效的阅读成果。
3 以身立教,感染熏陶
一个称职的文化传播者,必定是一个文化深厚的人。教师要对各类文化保持深厚的兴趣,多读一些文学名著、诗词名篇、历史资料、历史传记、民俗风情等,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素养。一个具有渊博学识的人,必定会把日常所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教学中,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课文课堂充满故事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读书的兴趣。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愉快地接受自己想的语文知识。教师还可以适时讲述自己阅读的收获和快乐,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并内化为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4 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如果学生仅仅有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事实上,有的学生完全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却不懂得积累知识,掌握技巧,最终用到写作上。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法,常见而有效的有以下同种:
4.1 选读法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书报或篇章的某些部分,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或没有多大作用的,可以不读。
4.2 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或者生动的情节,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确哪些作品书籍要重点读,哪类作品书籍可略读浏览,提醒学生不要面面俱到。精读的内容,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各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边读边想,在读的过程中勤动脑、多思考、带着问题去读书,并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
4.3 浏览读
就是在阅读时,不发音,快速地观其概貌,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4 摘录批注法
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字、词、段及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等。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读“回头书”的习惯,这对加深理解和丰富知识积淀十分有益。
阅读应该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信息输入的主渠道,良好的阅读品质和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和方法,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会把他们带入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 钟峰华.中等职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教学研究,2006(06).
[3] 申明清,陈民民.实用口语交际[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河南省封丘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