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分析
文/李泓坤
摘要:在2015年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与“工匠精神”相关的节目,正式将“工匠精神”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传播。“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和能力的体现。而将“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的改革联系起来,从高职教育的改革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职业素养,将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的高职教学中去,改变传统的高职教育观念,突出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意识,对于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改革;“工匠精神”;培育
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实施加大了力度,各级政府也出台了教育改革的方法,结合“工匠精神”的培育理念,将高职教育系统和人才的培养发挥到极致。然而,虽然现阶段的高职教育改革已经有了明显的起色,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进而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贯彻和落实。
1 高职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上来看,传统的教育模式被摒弃,教师也能在教学中体现出“工匠精神”的培养计划,但仍然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对高职教育的现状进行浅析。
1.1 受到高职院校的制约
由于高职院校具有着培养专业性人才的特殊属性,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也是局限于教材内容,将重点知识和技能传输给学生,对于课外拓展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发挥出来,从而使得学生的眼界得不到开阔,思维得不到提升,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1.2 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如今的高职教育理念还相对落后,原因在于师生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人认为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能力和专业水平相对较差,毕业后从事体力工作者较多,正是因为这些传统观念的制约,抑制了高职教育理念和精神的发展。
1.3 受到学生个人因素制约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知识技能缺乏的一定的主动性,且目的性较强,很多时候仅是为了毕业后的工作而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对本专业以外的职业精神领悟的程度较低,缺乏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2 高职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措施分析
笔者在上一章节论述了制约高职教育培育“工匠精神”所出现的问题,想要让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就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
2.1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感受到知识的丰富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并对其推广和应用,在文化氛围中感染学生,有效的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校的社联或学生会的活动中或是政治教育等领域,现如今,国家大力发扬“中国梦”,教师可以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对“中国梦”这一精神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政治课程的教育内容发挥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真正将“工匠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2.2 推行学徒制中融入“工匠精神”
国家在培育技术型人才是通常采用学徒制的培育模式,这是由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单位合作的教育模式,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项目。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招工与现代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操作项目操作的流程,使学生能够在高职学习阶段就能体验到工作的操作内容,并加速了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这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与当地的某一企业建立相关联系,并通过企业中的每个员工带领一名学生的方式去提高学生对工作项目的熟悉程度,院校通过每年给企业补助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
2.3 将职业道德融入“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以道德为基本与核心,并将道德的培养渗透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阶段,另外,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也与日后的工作产生联系,所以,在高职教育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教育,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升职业道德水平,真正领略到“工匠精神”的意义和宗旨。例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多关注一些国家推出的公益节目、道德宣传片以及主题纪录片等,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将职业道德观念铭记在心。
3 结语
笔者从两个方面对“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究。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由于国家对“工匠精神”的认可以及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同时国家政府,各大企业与高职院校携起手来发扬“工匠精神”,创新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为未来的高技术型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中国能成为世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
[2] 梅梅.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山西农经,2017(09).
(作者单位: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