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文/刘庆田
摘 要:海德格尔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继承了康德的美学思想而有所超越,从唯心主义角度进一步发展探讨了艺术的本源问题。在他的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对“艺术之谜”做出了详细的解读,虽然在对艺术本质的解读上是从先验论出发,但他极富创见的美学思想,对近代存在主义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海德格尔;艺术本质;存在主义;先验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早期求学期间,海德格尔选读神学课程,同时参加“新康德哲学派”的学术活动,并与德国著名哲学家 E.胡塞尔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他的学术活动及师承决定了他的美学思想具有唯心主义、神秘倾向。正因为这重原因,他对艺术本质的认识与解读才更具特殊性。《艺术作品的本源》作为海德格尔早期学术代表作《存在与时间》的补充著作,着重研究了“艺术之谜”的课题。
“艺术是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本源。”海德格尔在自己的学术体系内将“艺术”看做是凌驾于“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上的独立存在,并且具有自己特有的含义。这一观念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艺术模仿”学说很相似。在这一古典学说中,艺术活动是对上帝创作物的第三重模仿。这里就出现了三个概念:上帝(理念)、实物、艺术作品,实物与艺术品都是对理念的模仿,艺术家只是一个工具。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论将艺术从上帝理念中解放出来,赋予其崭新的内涵。在海德格尔的观念中:艺术、艺术品、艺术家是互动的三个范畴,“艺术”先于艺术品、艺术家而存在,本身既具有了先验意义,以此推论,艺术已经取代了古典模仿说中“理念”的地位,这一理论突破点和尼采的“上帝已经死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究竟如何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学术角度认识艺术的本源?海德格尔提出一个认识艺术本质的循环理论:即艺术是什么必须从艺术作品推断,而艺术作品是什么又必须从艺术的本质入手。这一循环理论具有相当的诡辩性质,因此正确理解海德格尔关于艺术本性的思想成为认识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关键。
在海德格尔早期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其学术思想已经包括对“物”与“我”的探讨。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继续从这一角度入手。海德格尔认为人们通常将艺术作品看做是“物”,同时艺术作品中也的确具有物的特性和物的要素,但在这些可视、可观、可触的背后还有超出和高于物性的东西,也正是这个无形的东西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本质。
西方传统哲学对物的界定主要有三类:即,物是其特性的承担者;物是感知多样性的统一体;物是成形的质料。海德格尔认为这些界定仅仅是对存在者的定义,而不是存在的本身,并没有揭示物的本质,因此,艺术的本质更无从谈起。
艺术是先于艺术品的存在,按照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论,关于艺术本质的界定都只是对存在者的定义,而没涉及到艺术本身。“艺术就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这是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定义。他通过对梵高作品《农鞋》中农夫鞋子的寓意解读,证实了这一定义。农鞋在传统现象学解读中是一件有用品,而梵高作品所表现的鞋子却脱离了其实用性,具有了表现真实存在的意念,在梵高的作品中,你无法解读出这是一件有用途的鞋子,在这里,鞋子只是一个器具的真实存在。这双鞋子可能表现了农妇艰辛的劳作,分娩的痛苦,饥寒交迫的无奈等等含义。这层意思才是客观存在的真相。海德格尔从梵高的作品中看到了农妇生存的真相和意义。以此推论,艺术的本质也就明明白白的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了。所以,艺术是先于艺术作品与艺术家而存在的。
艺术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在这里,艺术的本性是“存在者的真理将自身置入作品”。在传统认识中,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不论这种方式表现的是上帝的理念还是作者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不是对现成事物的模仿。艺术品的本质不应当从存在者得角度角度去把握,而应当从存在者的存在去把握。”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依然残存着现象学、符号学、神学、先验论、唯心主义的影响,但又与它们有明显的区别。这正是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特殊之处。
古典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上帝真理的模仿,并且轻视艺术工作者。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论与此有相似性。海德格尔认为艺术是真理的生成与发生,这比模仿更进一步。同时,海德格尔认为在艺术、艺术品、艺术家三对概念中,艺术家与艺术品互为本源,但对于伟大的艺术和作品,艺术家是无足轻重的,这一观念又回到柏拉图理念说上。在海德格尔的观念中,艺术是一种保存,是对真理的保存。这一点突出了艺术的崇高性,也进一步论证了自己关于“存在者的存在”的学术思想。
海德格尔关于艺术与艺术本质的界定本身即是建立在高度思辨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其中存在一定的诡辩因素。“艺术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这一定义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海德格尔对此进行了限定:“人民历史性生存的创造和保存就是艺术。”这从一个新的高度明确了艺术的价值。很难想象,一个出身天主教家庭,研究神学,深受唯心主义哲学影响的哲学家能够从“人民创造”这一角度来定义艺术的本源,虽然这和传统艺术本源论相差甚远,但却带有明显的海德格尔学术特色。
艺术即是人类历史生存的创造,又是人类历史生存的保存。海德格尔的学术思想产生的时候正是西方进入大萧条,德国进入法西斯统治时期。物欲横流的社会和伦理道德丧失的境况让海德格尔思索艺术的真谛。在海德格尔的学术著作中,他对艺术赋予极高的社会责任,摆脱存在者,抽丝剥茧的探讨存在者的存在,他期望艺术中的“真理”与“美”能够开启人类本身的自由本质。
海德格尔对于艺术本质的认识虽然未摆脱“理念说”的影响,却对艺术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与突破,尤其是对“存在者”与“存在者的存在”的认识为近代美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其对艺术、艺术本质的界定带有浓厚的海德格尔特色,是20世纪30年代人类美学认识新的界标,对近现代艺术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