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析《简·爱》 中里德太太的形象
发布时间:2018-05-03 09:23:45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283 次

浅析《简·爱》 中里德太太的形象

        文/陈小渝

摘 要:大多数读者读《简·爱》时,都会把目光止于女主人公简爱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故事,或是被这个敢于反抗资本主义社会压迫的女性形象所吸引。其实,一个人物童年时期的经历在其今后性格的形成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那个母夜叉一般的舅妈——里德太太,可谓是简爱的童年阴影。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而言之,也许可恨之人,有时也有他们的不得已,当我们放下对反派人物偏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里德太太又何尝不是一个可怜的妇女呢?

关键词:传统;压迫;可怜;女性形象

众所周知,《简·爱》是一部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该作品映射出十九世纪中叶被压迫妇女的的缩影,并揭露出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里德太太在《简·爱》中并不是主线人物,全书中与她有关的情节很少,她只是一个小配角,也是伴随简爱童年时期的一个噩梦。很多人都会认为里德太太是个恶毒的女人,但里德太太算不上坏人,她难免有人性的一些弱点,这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她同样身在妇女被压迫的时代,一个死了老公的女人,不仅肩负着把自己的三个孩子拉扯大的重任,还要收养我们“傲娇”的女主人公——简爱,背后的艰辛鲜为人知。

简爱的童年,可谓是惨不忍睹:父母相继死去、无奈寄人篱下、遭受不平等待遇。这个角色的存在,对简爱性格的形成难免有一些影响,毕竟,一个人性格与他童年时期的经历不可分割。简爱从小失去双亲,寄住于舅舅家,但不上天并没有眷顾她,舅舅的不幸离世,使舅妈也不得不扮演起简爱养母的角色,可怜的简爱只有寄人篱下,看舅妈的脸色过日子。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后妈”、“养母”的形象都是不太讨喜的,这与我们小时候读的一些现实主义的童话、故事有一定关系,里德太太虽不是简爱的后妈,但也扮演了类似的角色,读者难免会先入为主地给她贴上恶毒、冷血的标签。里德太太的确是不喜欢简爱,但她并非像白雪公主的后妈一样费尽心思想弄死她,也不曾像灰姑娘的后妈一样对她百般折磨。里德太太也许不是一个好的舅妈,但也算不上坏人,她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妇女,难免有些人性的弱点。

首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没有一个母亲能在有自己孩子的情况下,真正地爱上一个被收养的孩子,即使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但这能引发的情感充其量只是是母性,而不是母爱,那种经历十月怀胎的痛苦情感很难发生在被收养的孩子身上。 里德先生的去世,带给简爱的,是失去舅舅的痛苦,但对里德太太而言,她不仅要承受丈夫死去的伤痛,还不得不肩负起抚养她的三个孩子和简爱的重任。这个家庭的主人成了里德太太,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孩子一大窝,简爱和里德太太并非血亲,里德太太偏爱自己的亲生儿女不过是出于人性的本能,亲疏有别也是人之常情。

其次,在性格方面,简爱从小就是一个自我意识极强的人,她追求着高度的认同感和独立自主,而里她的舅妈却希望她认真努力养成更随和更可爱的性格,做一个感到知足、快乐的孩子。作为一个传统社会中的妇女,里德太太的人生经历告诉她,在那个时代的女性不需要太高深的思想和自我,只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可以依靠的丈夫便足矣,这与简爱的人生观是背道而驰。简爱的形象和当时的社会是对峙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像简爱一样的女性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像他舅妈一样的被传统束缚的受害者。里德先生去世后,里德太太并没有带着孩子们改嫁,我们只看到她对简爱和自己孩子亲疏有别,何尝细想过在那个男女不平等的环境下,一个带着一群孩子的寡妇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另外,在欧洲身份地位都有严格的等级和划分,简爱的父亲生前社会地位并不高,这使得简爱出身卑微,里德太太家算得上是中产阶级,简爱的存在对里德太太一家来说,是个穷亲戚,甚至拖油瓶。简爱是寄居在舅妈家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果简爱乖一些,不顶撞舅妈,做舅妈眼中的乖孩子,她处境也许会到的多。但简爱是个很有思想,很独立,很自尊自爱的人,而且很尖锐,她总认为舅母对自己有偏见,喜欢自己的子女不喜欢她,正如之前提到的,这是出于人之常情,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却使简爱不能忍受,然后处处顶撞舅妈,难免被舅妈责罚,也正是是如此,童年的简爱心中种下了反抗和质疑精神的种子。里德先生去世后,意味着里德一家的经济来源断了,里德太太靠丈夫留下的财产抚养孩子们,她并没有立刻将简爱赶出去,而是继续收养她,继续容忍简爱那样尖锐的性格。 至于后来简爱去洛伍德慈善学校,也是简爱自己的选择,里德太太即使不算是仁至义尽,也算是有基本的人性。 但简爱那样性格的女孩子与她舅妈里德太太这样的在当时传统社会中形成的根深蒂固旧观念的普通妇女很难和平相处,最终相互厌恶。

正如文中简爱的一段独白:报复的渴望终究被时间消除,愤恨和憎恶的冲动也终将归于平静,这的确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儿。简爱当初带着对舅妈的满腔怨恨离开,但当她得知里德太太病重,可能不久于人世,她依旧回到病危的舅妈身边。这个尖锐且爱憎分明的角色在这里也表现出她善良、柔软的一面。当简爱见到里德太太时,怜悯之情早已将仇恨取代。人之将死,其言亦善,里德太太对简爱的厌恶也随时间消散,她也道出了不喜欢简爱的原因:“我不喜欢她的母亲。我丈夫很喜欢他的妹妹,她死后,把她的孩子领了来。......我丈夫对她比对自己的孩子还关心......他要我答应照看着孩子。”里德太太最终也告诉简爱她的叔叔想让她继承他的遗产的事,使得简爱获得一笔足以改变自己生活的资产。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那个凶神恶煞的坏女人,而是一个偏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一个遵守丈夫吩咐的太太,一个容忍过寄养孩子的舅妈,一个被黑暗社会吞噬了灵魂的可怜女性。

里德太太这个人物的内心并不坏,确实固执、甚至愚蠢的,心灵的美好、灵魂的追求、宽恕和慈悲,对她而言都是空中楼阁,她和她的三个孩子被旧社会吞噬了灵魂,所以在简爱面前,会觉得遇到了异类,下意识的抗拒厌恶,或者说她会在简爱剔透的灵魂面前隐约看到自己的粗鄙而更加愤恨,但不可否认,这个讨厌的妇女的确是个可怜之人。


参考文献:

[1] 鲍秀文.《简·爱》中的里德太太形象分析[J].浙江师大学报,1999(01).

[2] 刘君君.《简·爱》中的女性形象探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3] 孙小静. 《简·爱》中女性人物对女主人公的影响:从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2.

[4] 石燕萍.自强不息的《简·爱》[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2).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