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发布时间:2018-05-03 15:52:36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302 次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陈剑风  莆田市外国语学校

  【内容摘要】学好文言文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农村孩子的学习现状,应努力培养学生兴趣,以词汇为核心,加强诵读训练,学会感悟优美语言、积累丰富的词汇等,逐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直接的感受领悟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提高兴趣  加强诵读  提高能力

传承文化,重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学好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们如何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鼓舞人们的勇敢拼搏精神,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譬如:《木兰诗》是以丰富的细节描写,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的不平凡经历。在悲欢离合中,塑造了一个妇女英雄,她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通过这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善于模仿,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多运用言和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用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训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培养学习兴趣。

   在授课中,适当采用粉色笔、或简笔、或图片、或视频,可以使课堂教学活泼、具体、直观、形象,增强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在教学《出师表》,可以运用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有个直观的了解,从而尽快地融入作品,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是怎样把“个人”和“国家”结合起来,表达出忠君爱国之情。

2、提出疑问,创设疑境,激起学生的兴趣。

设置精确导语,激发兴趣,形成直接动机;开启思维,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明确学习内容;做到温故知新。如,讲授《狼》,既可以借助课文阅读提示、学习重点等的“点名中心法”,可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狼可怕吗?假如我们遇到了该怎么办?”(同学们踊跃回答,然后我总结。)“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野性十足,连狮子、老虎这样的猛兽也让其三分。但是狼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从学过的《东郭先生和狼》一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点。所以,我们应该坚信:狼并不可怕,人一定会战胜狼的!”听着老师别出心裁的导语,学生的心境明显处于一种兴奋、好奇的状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因而加深,如此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设了轻松气氛;且在其中,采用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也有效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3、说文解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说文解字,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会极大提高学习兴趣。

如:学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任”时,可以这么说文解字:“任”,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人”,表示与人相关;从“壬”,象形,像一个人挑担子的竖立形态,兼表声,会意挑着担子。所以“任”的本义是人挑担子,引申义植根于能够担负,在这里可理解为“重任、责任、大任等”。通过这样学习方式,让学生容易理解字词的相关含义,帮助记忆,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感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认真的落实,不少老师认为语感训练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实际教学中既难以操作,又不容易很快见到实效。

语感能以语言文字进行直接、快速的感悟,但这感悟并非是粗糙的囫囵吞枣的,而是细致和深刻。《宋定伯捉鬼》中“卿太重,将非鬼也”,“将”有“将官”、“带”、“或许”等意思。那么到底哪一个意思才是正确呢?在这里,语感强的学生对之自然不会搞错,懂得“将”是“或许”之意。语言感悟是从语言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起来的。譬如有人不懂得语法理论,却写得出一手好文章,这是什么缘故?这是因为这些人通过许许多多反复的语言实践,不知不觉地培养了敏锐的语感,不知不觉地消化了语法理论,驾驶了语法理论,超越了语法理论。由此可见,语感能力提高了,阅读文言文能力相对也会提高。既然,语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突破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首先,加强朗读。朗读,关键在“朗”。不仅要出声,而且要正确、流利乃至传情达韵地放声读。朗读不仅在准确把握语言形式,还在恰切领会内容情感。朗读本身就在加深理解,本身就是一个教和学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等完全“把握”、“领会”了才来朗读,在平时就应该加强朗读。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默读要领,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默读是最经常采取的阅读方法,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利于集中精力阅读文章,增大阅读自由度、明显提高了阅读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这里的读就是熟读成诵。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通过加强背诵要求,积累一定的语言,增强良好的语感,从而增强语言文字融汇贯通的能力。

三、以词汇为核心,让学生多听

我们常讲,一个真正的学生,起码会读写听说,那么要培养读写听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词汇,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学会多听。

首先,学生只有掌握词汇,才能真正体会词汇是怎样正确而巧妙的排列组合以表情达意。可以借助“说文解字”,提高学生自觉学习文言词汇的兴趣。

掌握词汇,必须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譬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应读“yuè”,愉快的意思;而不读“shuō”或“shuì”,或是其他的意思,在这里,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对“说”做出正确的解释、读准字音。

其次,让学生多听。听录音范读或学生之间“互听”,一个学生读,一个学生听,既可以“取长补短”,又可以培养语感,陶冶情操。譬如:听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再现桃花源美景及其间的桃源生活,再次领略“桃花源”仍以其丰厚的内涵诱摄人们追求那种恬淡、自由、平等、幸福的田园式生活情趣。真是景情交融,物我合一,我们在无形中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绝非易事,需要许许多多反复的语言实践,在平常的读写听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况且,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只要自己勇于实践,善于总结,虚心学习,扬长避短,总会取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语文教学的原理与艺术》戴永寿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