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
文/周德琴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学方法的变革中,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出现了形式主义的现象,教学方法的改革流于表面,华而不实,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是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大背景。本文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地。但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值得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深思。在改变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如果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不够准确,就很容易偏离改革的正确方向,采取错误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的进行。
1 什么是有效性的数学教学
一般而言,在传统的教学中,每一堂课的目标都是及其明确的,在课程的设计上,都是紧紧围绕这这一目标展开,课程的评价也会重点考察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程度。
正确认识有效性的数学教学首先要清楚:与有效性的教学相对应的是具体的教学目标,有效性的数学教学关注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必须为这一目标服务。特别是通过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讨论,可以看做是对于教学改革中对于形式主义倾向的一次集体反思。这种反思很有必要的,可以起到拨乱反正的效果。
2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中的雷区区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1 情境的设置与教学内容分离
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是情景学习。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设立一个生动的情境,改变枯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课堂学习中。
情境教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再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设立情境,忽视了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了设立情境而设立情境,对于教学目的和情境的有效性缺少深思熟虑,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使课堂时间在热闹中过去,学生在其中学不到应有的数学知识,只留下一地鸡毛。
比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生硬地把《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知名动画片的角色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美名其曰某某叫教你学数学。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批了一层流行文化的外衣,内里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这种情境设置自以为抓住了小学生的兴趣点,但其实是对情境教学的误读,情境应该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应该让其凌驾于内容之上。
在情境教学中,如果不考虑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情境就会沦为华丽的装饰,与教学内容相分离,违背情境教学的初衷。
2.2 合作学习浮于表面
为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对于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参与程度,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团队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在收集和处理信息上的能力。
在实际的操作中分组学习、小组合作是最为常见、最主要的合作学习方式。但是,再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时依然阴魂不散,为分组而分组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对于教学的内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用哪些教学方法更有效果,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
2.3 缺乏规范的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推崇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实际上是要教师解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放任不管,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要扮演着指导员的角色,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向必须了然于心,在适当的时间点给与适度的提点,为学生指明自主学习的方向。
有的老师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完全不考虑学习的内容是否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成了无头苍蝇,完全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了害怕的心理。
3 避免有效的数学教学浮于表面
3.1 正确认识数学学科的特点
在教育中,每个学科都有其鲜明而独特的特点,同样数学也不例外。只有正确认识了学科的特点,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才能找到切入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通过与语文进行对比,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独有的特性。相比于语文学科感性和情感抒发的特点,数学更强调的是理性和客观分析。所以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情境教学是更适合于语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它更贴近语文学科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很容易就找到切入点,设立情境进行教学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则不然,由于其更加强调客观、理性,必须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在开展情境教学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直观。数学中的情境教学更重要的是要用情境来调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探索。
3.2 明确数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只有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之后,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才不至于跑偏,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审视教学目标,才能及时反思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是真的有效,达到了想要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目标是检验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标尺
3.3 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理应受到重视。
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用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评价,既可以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快乐,又能够该收到不足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该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区别,应该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学改革应该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为为目标,所有的教学手段的变革都不能以牺牲有效性作为改革的代价。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7(07).
[2] 李艳艳,常秀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08).
作者简介:周德琴(1986-),四川省大竹县人,女,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