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全国各地自本世纪初大规模的推行了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改制后的企业彻底摆脱了原国有企业的各种桎梏,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百舸争流、各显身手,绝大多数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然而,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更重要的政治生命力的党建工作却没有在大多数企业中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而是随着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壮大,与企业党建工作滞后的矛盾不断加大,并且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以赤峰市原市直的改制企业为例,目前共有27家,市属非公有制在岗党员共有1231名,仅占职工总数的8.4%。党员发展工作问题突出,在27家非公有制改制后,共发展新党员92名,占职工总数的6.3‰,其中有6家企业没有做党员的发展工作,党的新生力量的培养不够。如有个非公有制企业共有职工214名,在岗党员6名,还不到职工总数的3%,且均属改之前的老党员,后继乏人的问题较为突出。
2 、党组织管理难以到位。目前,上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虽都有隶属于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管理,但管理难以到位。现在的非公有制企业产权明晰,生产经营与主管部门党组织没有很大的关系,是否开展党建活动,取决于业主是否具有党建意识。从调查中发现,部分私营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不重视,上级党组织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来加强管理。如有个非公有制企业,除一年派一人到主管部门党委上交党费以外,各类报表、党员花名册等都没有上报,其它党的活动也不参与。主管部门党委也无计可施,只好任其自流。
3、制度建设滞后。上述非公有制企业都是从原国有企业转制而来的,改制后,没有按照新经济组织的特殊情况和需要来制定和完善党的工作制度。有的转为民营企业后仍套用改制前的国有企业党的制度,而老制度许多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组织建设的需要,因此,党建工作的运作普遍处于不规范状态之中。有的改制后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连“三会一课”这样最为基本的制度都没有建立,活动无章可循。
4、党内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开展的不正常。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得不到业主的重视以及党组织的角色定位难以把握,党内组织生活和党组织的活动在时间、阵地、经费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证,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无所适从,随意性很大,党内组织生活和党组织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个别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因为没有开展党建工作,组织的设立完全流于形式。
5、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大。党员职工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这些企业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更为困难。从问卷调查反映,参加座谈的党员对象普遍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十分难。在转制过程中,有些党员职工,处于各种考虑,直接“买断”走人,成为社会“自由人”但组织关系仍然保留在原企业。形成事实上对这部分党员管理的真空。
存在的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从主管者的角度看,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不好管理,只能求其有,不能求其优,对党建工作要不要抓、怎么抓,缺乏清醒的认识。二是从业主的角度看,存在担心和顾虑。一些业主担心董事会和党组织关系难理顺,厂长、经理与党组织关系难处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一些业主把党建工作同企业经营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立起来,甚至怕党的组织活动多,影响企业生产。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不能正确理解、敷衍,甚至抵触,必然不同程度的影响该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2.在理论上,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正在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许多党员、党务干部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党的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困惑不解,不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加上党章和上级有关文件,还没有就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任务作出明确规定,因而实际工作中无法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方向。
3.非公有制企业特殊的产权关系与分配方式制约了党建工作。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特殊的产权关系,企业事务由企业主一人说了算,这种特殊的地位关系决定了这些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必然受到制约,同时党员受雇佣关系的影响,难以以党员身份开展工作和发挥作用,从而直接影响了党建工作在这些企业的开展。
4.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制约党建工作。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小,限制党建工作的开展。有的企业职工在50人以下,而这些企业都忙于自身发展无力或不愿加强党建工作。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给开展党建工作带来困难。按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出现“关、停、并、转”等现象是正常现象,党建工作自然要受到极大影响;再有职工队伍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临时观念比较普遍,党员关系难理顺,党员管理的难度加大,制约党建工作的发展。三是私营企业利益的个体性和党组织工作的群众性之间的矛盾也给私企党建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5.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缺少坚实的物质保证,据调查,在所有27家企业改制中,没有一家企业将党建工作支出纳入企业的支出计划,只有个别企业将其并入企业的行政经费。绝大多数企业的党建工作和组织活动支出都是随机性的,这就使企业党建工作很难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们党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是离不开非公企业。而非公企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党建工作,把企业党建工作同企业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非公企业在新时期的重要议题。我们党是执政党,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直接接触广大工人群众,对于党的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基层党建工作,把广大党员和群众最大限度的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为企业的具体工作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及党的终极目标结合起来,就必然会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2.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的教育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和党委的负责同志及企业的书记,应该经常与企业主沟通,坦诚相见、掌握分寸、把握原则,主动做好工作,让企业主充分了解党对非公企业的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到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正确处理好企业主与企业党组织的关系;企业主与工会的关系;企业主与工人群众的关系。使企业经营中的正常管理与企业的党建工作形成合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理顺关系,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管理力度。为便于加强管理,应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党组织的隶属关系。通过属地管理、行业管理等多种方式加强党组织管理力度。对我市而言,可以充分发挥工商联党组的作用,建立以工商联党组为主,行业管理部门和街道?社区 党组织相配合的管理模式。同时,上级部门要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理论调研,尽快就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任务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向。
4、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工作。党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开展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作用,多做凝聚人心的工作,党组织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才能赢得私营业主的欢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明确在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主动做好协调保证和激励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凝聚人心,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