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讨
发布时间:2018-07-18 14:32:47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174 次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讨

文/郑广华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小学数学教学要积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要有效地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分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中,教师须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制定分层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开展符合小学生的分层教学策略,加强分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性;兴趣

新课程念指引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策略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已形成共识。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认知实际和教学内容,运用创新的分层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1 分层教学的定义及作用

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程度以及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展开科学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分层教学,教师能够合理提升教学水平,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提升学生整体发展能力与学习效果,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落实新课改目标的效果。

2 科学合理的分层策略

2.1 合理地对学生分层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适时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对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成长目标,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成长。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时候,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内容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周长计算的探讨和研究;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全面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求其掌握基础的教学内容即可。

2.2 科学地对教学内容分层

分层教学并不都是指对学生展开分层的教学,而是要以学生为基础,进行多方面的教学分层。分层也应当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当进行由简到难的教学,先从较为简单的部分开始,鼓励学生进行全面有效地学习,再进展到较为复杂的知识,层层地过渡和递进。比如,在学习乘除法的时候,直接讲解乘除法会使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分层,优先讲解学过的加减法,并通过加减法的讲解合理地过渡到乘除法,给予学生一定的认可度,让他们觉得整个教学过程十分自然流畅,便于切实地接受。

3 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3.1 制定分层目标与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与基础意义,并在结合新课改目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方法以及教学大纲等对分层目标进行初步设定,以此来引领教学基本方向,为后续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在进行分层时,应当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科学分层,并确定每一次分层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确保分层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以及科学标准,以免因分层方法和内容不合理对分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3.2 合理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生都属于独立个体,在学习数学内容的过程中,小学生因受到自身学习能力、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果采用传统“一刀切”的集体式教学很难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能力,同时还会严重打击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分层教学策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吃饱”;让学习处于中层的学生能够“吃好”;让不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爱吃”,进而让每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所收获,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3.3 增强分层教学的趣味性

在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依照数学课本及教学大纲设定分层教学课程内容,同时也需要偶尔跳脱出书本中,利用自身教学经验,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提升,使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出来,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降低教学难度,同时将分层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实处。例如,学生在学习小数点后数相加时,可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应用题为:小明在书店买了一本《格林童话》花了12.3元,又买了一本数学习题,花了5.5元,那么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学习成绩一般的小组A组,另一组为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小组B组。可先请A组中的一名同学进行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得出12.3+5.5=?的公式,在教师给予肯定后,再请B组的学生再次进行思考,并问道,是否得出与这个等式不同的?最终得出5.5+12.3=?的公式。教师通过该环节能够使学生明白加数之间是能够在等号的左边随意调换。而在计算时,教师可以竞赛的方式由两个小组进行思考与交流,看哪组最先算出正确答案,对于先算出来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于后算出来的学生也可给予鼓励,以此来提升教学趣味性,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在分层教学开展使学生的状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实效。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开展分层教学,有效提升了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益。在各个层段中,学生通过合作互动交流,更好的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教无定法,小学一线数学教师要循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创新的分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充分锻炼不同层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慧敏.导学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5(12).

[2] 金丹.运用“尝试.分享.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6(53).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曹坊中心学校)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