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文/马新平
摘 要:政治课原本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学生容易产生乏味感而导致厌学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课程已实行多年,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民心。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提高政治课堂实效性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1 微笑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一种良好的风度。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微笑,就是阳光,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教师的微笑更是一种特有的气定神闲,宽容忍让精神的体现。
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有微笑的课堂教学,把微笑和热情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课堂气氛和谐、活跃,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尤其是如果教师能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学生就敢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习热情高涨,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课堂效果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教师总是带着“苦瓜脸”上课,课堂气氛紧张、沉闷,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激情也被窒息,课堂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微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如辩论赛或讨论,带着微笑与学生一起鼓掌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表演节目,带着微笑与学生一起扮演角色,共享课堂的快乐;学生回答问题,带着微笑恰当评价答案并鼓励;尽管答案错误,也不伤学生的自尊心,而是带着微笑鼓励,耐心分析归纳正确答案。
2 创设情境,实现情感共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感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高一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新课前我先给学生读了《韶关日报》一则关于“高校大学生消费令人忧”的报道,学生听了一下哗然。我就顺势抛出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消费现象呢?学生七嘴八舌谈开了:潮流、奢侈浪费、攀比、对不起父母……。书本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开了,我接着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应该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又如在讲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通过一家名为“跑得快”的服装店的广告来导入,广告是这样的: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犹豫徘徊,等于白来!夏季凉鞋、短袖衫大甩卖,买一送一,全城最低价!绝对物超所值!然后让学生设想,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做。就这样通过情境把学生不愿接受,觉得枯燥无味的道理在学生的参与和讨论中领悟,掌握所学的知识。可见,创设情境,既有利于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感染,与教材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获得真切的体验,又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 巧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讲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表演、辩论等教学方法,如我在讲经济生活《投资的选择》时,我让学生动手为家庭制定确实可行的投资理财计划,讲《新时代的劳动者》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演招聘小品,讲《金钱是魔鬼还是天使》让学生搞辩论会。讲政治生活《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让学生搞模拟活动,模拟人大代表选举和听证会,讲《民主管理》让学生自己去调查我国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落实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在过去的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抽象的,很难真正掌握,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好奇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讲《企业的经营》时,我利用多媒体把海尔总裁张瑞敏谈海尔的成功之道及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及出售商--安然公司的破产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一对比,兴趣来了,议论开了。关于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这种抽象的道理就在学生的有声有色的讨论中掌握了。
5 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界中的一句名言。苏霍姆林斯基也有句名言:“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看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习。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学习每课内容时,教会学生如何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微观上理解掌握具体知识点。评卷时,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不同题型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如选择题要找关键字、词、句,运用排除法等。主观题要审清题意,通观设问,审清材料,审清设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找关键字、词、句,转换角度等;分析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通读材料,概括材料反映了哪一个中心问题或哪几方面的问题。第二步,回扣教材,找到相关的原理或观点。第三步组织答案要点。每个答案要点的结构是:原理(观点)+简析。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学法指导,日积月累,逐步教会学生学习,在学习中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南雄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