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文/郑贺方
摘要:高校师范生参加实习是学生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从学习知识的角色转化为传播知识角色的必由之路。为高校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师范生;实习问题;对策
1 引言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重要作用,必须狠抓师范生的教育与实习工作。“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也是全面检验和进一步提高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必要措施”。师范生参加实习是保障和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是高校师范生职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师范生从学生身份转向教师身份具有重要意义。
2 师范生实习的必要性
2.1 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只获得了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初步教学的能力,而且,他们在学习期间形成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理论性知识,缺乏教学实践的经验:他们不知道如何启发学生思维,不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能够正确运用理论,学以致用,增强自己从事教育的综合素质,使自己能够尽快熟悉教学的环节和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实习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2.2 检验学生知识水平的试金石
高校师范生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理论方面的教学知识,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提前认识到自己知识水平方面的欠缺,然后再改正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实习结束后,实习生们可根据自己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在以后的学习中针对自身知识的欠缺,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与学习。
2.3 增加学生的就业优势
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大众对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师应聘过程中,有些招聘院校明文规定有教学经验者优先,这是一个不争的实事。通过教育实习,有利于高校师范生积累教学工作经验,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也可以缩短岗位适应周期,从而增强自身教师岗位就业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师范参加教育实习能有效积累教学经验,增强学生的就业优势。
3 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实习生专业知识不扎实
师范生毕业后大部分是从事教师行业的,这就要求师范生具有较高的语言输出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这些都是作为教师所要必须具备的教学基础能力,否则,教学就无从谈起。然而,在实习过程中,很多实习生存在着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教材不熟悉,语言输出能力有待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有待加强的现象,一些实习生在讲授专业知识的时候,出现对知识概念的混淆,讲授不清晰,读课文时,语调平淡,没有感情,这些都是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2 教育实习时间不合理
许多院校的实习时间加起来只有几周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周时间里,实习生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教学技巧和积累教学经验,更别提去反思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了。再者,有些学校将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上学期11月份左右,也就是在考研的最后两个月的冲刺阶段,试问那些考研学子是该丢下书去实习基地接受实习还是该潜心准备最后阶段的冲刺?由于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使得一部分考研的实习生疲于应付实习工作,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3.3 实习管理有漏洞
第一,带队老师人数过少。由于师范生实习人数众多,学校一般安排一个带队老师负责30余名实习生的实习事务,带队老师无法及时关注到实习生的生活需要,这给带队老师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不便,导致实习生遇到问题时带队老师无法及时给与帮助。第二,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联系不紧密。带队老师把学生带到实习基地后,把实习生交给各自的指导老师,而这些指导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也比较大,投入到对实习生的指导方面的精力和时间非常有限,这就大大减少了指导老师对实习生实习效果的引导作用。这些管理漏洞降低了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背离了学生去实习基地实习的初衷。
3.4 学生参与实习兴趣不高,教学方式僵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原有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已不适应新的教育学习对象。一些实习生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局限性的影响,照搬原有教学方式教育现有学习对象。在这种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实习生的教学实习效果就不如人意了。例如,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实习生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不恰当,提问过程中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只是单纯地进行师生间的简单谈话交流。在课堂教学方面,缺乏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造成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实习基地有很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些学生不懂得如何去教授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课程,所以干脆就不管不问,听之任之。
3.5 师范生的专业性有待加强
“良好的专业技能培训不仅是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的前提条件,更是其获得教师专业化发展、走向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在师范生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的教育实习全权交给所分配的中小学指导老师,当实习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困惑的时候,高校教师无法及时给予实习生有效的指导。在实习生实习期间,许多实习生在遇到实习问题时,不是第一时间联系高校老师讨教解决办法,也没有意识去查阅相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与案例,而是求助于中小学的指导老师,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实习生往往会注重教学技术与经验的学习而忽略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探索,降低了师范生的教育的专业性。
4 师范生实习问题的改进措施
4.1 加强知识技能训练,夯实基础
在培养师范生阶段,各师范院校应该加强对师范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多读、多看、多练,课下积极钻研教学法,引进更多教学视频,让同学们学习观摩。师范生只有自己有了足够教学知识的输入,才能够把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除此之外,学校应该经常开展教学技能大赛,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对各个参赛选手进行指导;师范院校还应该邀请有经验且讲课丰富的教师走进教室为学生现身讲授课堂教学经验,聆听有经验教师的授课方式,学习授课经验。有了这些教学技能与经验的储备,实习生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才能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4.2 科学安排实习时间
“教育实习的时间是宝贵的,在实习活动中,要合理安排时间,从而确保实习活动顺利开展”。师范生实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实习生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分多次进行,实现实习时间的分散化。这种方式可以使实习生在遇到实习问题时及时记下来,以便可以通过返校期间的理论学习找到解决方法,这样在下次的实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检验教育理论的指导是否有效,提高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实习期的分散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授课经验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4.3 建立实习评价制度
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各师范院校可以举办讲课技能大赛以验收实习生实习成果。由其他中学老师作为评委,评选出优秀授课实习生,并对实习生、带队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奖励。这样做有利于激励带队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教导实习生的积极性。对比之前的实习现象,带好带坏一个样,没有任何奖惩措施,严重挫伤了带队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教导实习生的积极性。
4.4 发展师范教育,增强师范特色
高校要发展师范教育,增强师范院校特色,途径有二:一、以培养合格教师为己任的师范类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设置课程安排,充分体现师范特色,多设置一些诸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等方面的公共课;在平时活动中,可开展一些简笔画、书法和教师技能讲课大赛等活动,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学知识与技能。二,要发展师范教育,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首先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因此,我们要着力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待遇与地位,增加师范教育的吸引力,从根源上把控师范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学梅.关于试行分散教育实习方式的探讨[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出版社),2018.
[2] 李秀红.高校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现状调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3] 江立宇.普通高等学院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