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的共通及其独特性解读
发布时间:2018-07-28 10:47:17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158 次

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的共通及其独特性解读

徐悄然

摘要:中西方音乐文化存在明显的艺术共通性,也各自有其独特性,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审美的相同性与差异性。本文通过中西方音乐的共通行与独特性来浅议东西方隐喻文化的各自特点。希望有助于学者对音乐文化研究与参考。

中西方音乐文化都已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两大重要体系。在不同的中西方文化背景中,中西方音乐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共性,中西方音乐文化具有相通的艺术审美,但也有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审美。

1 中西方音乐文化具有共通性的审美

1.1 中西方音乐文化表达方式的共通性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听觉艺术形式,音乐可以影响人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音乐是一种由乐音和节奏规律组合形成的艺术体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音乐也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但是音乐作为一种人类共同的艺术感受形式,存在一定的审美感受和艺术理解。中西方音乐都是一种综合艺术,融合了语言,情感等形式。它们都是民族地域的文化反映,都是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所展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1.2 中西方音乐情感具有共通性

中西方音乐中的音乐情感也存在一定的共通性。语言交际的障碍不能阻止音乐情感的交流,音乐作品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都是通过作品的背景,演唱的技巧来实现的。演唱过程中,个别音符或台词的演唱方式转变,使得音乐出现了不同的情感呈现。例如欢快情感的音乐作品具有较快的节奏,庄重低沉情感的音乐作品节奏相对较为舒缓。我国一些传统的音乐作品进行演唱时,也要求轻快的咬字,恰当的语气结合音乐创作的文化背景。

1.3 中西方音乐文化底蕴的共通性

中西方音乐文化都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音乐审美的基础。音乐作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厚文化底蕴,就不会长久的流传下去 ,不会使得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感。例如美声唱法具有庄重大气的艺术特征,民族唱法的音乐作品更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和真切的演唱风格。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艺术表现特点方式,但其共性都是根植于本身的文化底蕴。

2 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各自的独特性

2.1 东方音乐审美重韵味,西方音乐审美重效果

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中西方审美观念产生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音乐主题的内涵上。总体来讲,东方音乐整体更加空灵隽永,西方音乐效果较为真实震撼。

西方音乐更加突出作品的意义内涵,音乐主题表现趋于实有,中国音乐则较为空灵优雅,旋律变化呈现出特殊的韵味。中国传统文化对玄妙的追求独有偏爱,佛道儒三教都是主张一种不可言传的思想。[1]中国音乐受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空灵意境。中国音乐中的空灵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天人合一的空灵境界的体现。

2.2 中国音乐表现更为典雅,西方音乐表现较为庄重

中国音乐的深度较为深邃,而西方音乐则多表现为深刻。中国音乐的深邃较多指的是音乐中的情感韵味和感悟。比方说西方音乐《命运交响曲》就是西方音乐深刻的体现。中国音乐《梅花三弄》是一种主题表现的深邃。

西方音乐作品具有非常强大的震撼力。中国音乐作品具有空灵的意境,独特的空旷,用音乐营造出一种令人陶醉的效果,产生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受。西方音乐习惯运用立体状思维,音乐作品较有块面感,中国音乐惯于用横线织体思维,音乐作品较富有韵律感。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关系。中国音乐则通过对比将其组织成一个整体。

2.3 中国音乐追求整体和的意念,西方音乐追求对立的和谐

中国美学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意境,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气质体现。西方的传统美学追求对立的和谐,这与西方重理论的思想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的音乐审美理念强调尚和。我国先秦时期音乐的风雅颂的音乐类型就充满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之感,风是农业生活的表达形式,音乐感情真挚直率。雅是一种宫廷音乐,整体节奏较为平稳,旋律和谐庄重,体现了宫廷礼仪的端庄大气。颂用于祭祀乐曲,节奏较为舒缓。儒道佛三教都是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和”意念的体现,达到自然和谐的审美境界。西方音乐的审美理念与西方的历史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西方文化追求个性与自由的文化环境自然的影响到了西方音乐审美,西方音乐对和谐的追求大多建立在对立的基础上,强调和声糅杂的和谐,存在一种和谐产生于斗争的思想。

西方音乐的最大特征是具有多音和声,利用立体思维方式处理多声部关系,注重旋律和声部的和声关系,西方音乐的节拍点具有严格的定量关系,追求严谨,绵密的块状音响效果,因此西方音乐的特点是结构严谨,但缺乏韵味。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对心的体验,偏重于弦外之音的隐含意思的揣摩,[2]体现了中国文化含蓄的特点。中国音乐的演奏往往是根据乐谱材料进行即兴式的方式发挥表达自己的感悟。是中国文化直觉体验,领悟的思想体现。比如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会有偶尔的停顿,给人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让人细细品味,回味无穷。比如孔子听了韶音感觉三月不知肉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出场地也比较随意自由,无论在山水丛林之间,或宴席宫廷之中都有中国传统乐器的影子。当在室外演出时更能将音乐与自热相互融合,展示出独特的音乐韵味。西方音乐表演则较为规范,体现于它的演奏曲谱,演出场地,演出阵容等方面。演奏非常精准,更多的是一种整体性的演奏效果,西方有典型的交响乐队,在庄重的场地进行演出,具有固定形式的规范。

从乐器制作材料来看,中国传统乐器多采用自然的材料,如竹制的笛子,陶制的吐埙,木质的古琴等,演奏的音色更接近于人声,乐器的形状则千奇百怪,各不相同。西方的乐器选材大多以金属为主,制作流程较为统一规范,程序较为严格,音响效果较为饱满,厚实,齐奏强度效果良好,震撼力较强,音色接近器械发出的本音,讲究人工对音色的控制。

中国音乐是一种非逻辑性的,较感性的,西方音乐较为理性,曲风较为严谨。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等。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徽羽五声调式为基础。后来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来的。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横向进行,讲究韵味的处理,强调形散神聚的艺术风格。西方音乐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时期也发展也进千年。巴洛克时期从1600到1750年间约百余年的历史,巴洛克音乐极尽奢华,节奏强烈,旋律精致。复调和声性的发展较为明显。西方古典音乐继承了巴洛克的风格,发展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奏鸣曲式的古典时期曲式一直影响到了今天。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发展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富有想象力。西方现代音乐是指自1900年至今,音乐门派众多,风格多样。总体来说,西方音是块状发展的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以线状的自然发展为主。

中国的宗教普遍的特点是泛神话,比如佛教重视直觉和顿悟,道教重视追求现实利益的理想,中国人最宗教的态度是非宗教的认识。因此,它是音乐没有宗教感,是具有意味的线性思维,中在体悟生命的过程。西方的基督教信奉上帝,认为人是渺小的,要对神怀有敬畏之心。因此,它基督教堂的建筑设计是一种高顶穹隆的方式,音乐的形式特点也是用纵深维度是立体型块状思维,这种立体感是人与神灵对应的体现。

3 结语

中西方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体系。西方音乐的演变从高峰期的繁荣逐渐发展到出现不同流派的作家。对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国音乐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存在不同的差异,这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但在艺术情感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具有同样价值意义,中西方音乐文化应相互交融,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共同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艺术盛况。(作者单位: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