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是学好高中数学的有效手段
文/胡一凡
当前社会物欲横流,充斥着各种诱惑,家长们也对孩子比较宠爱,早早的就会给孩子买平板电脑等电子娱乐产品,使得孩子对于学习更是不感冒,上学上课则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威胁诱导下进行的,这样的形式下的学习不用说兴趣了,连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所以必须要打破以前的数学学习模式,从培养高中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将学生引入神奇的数学大堂。
1 现今高中学生对于数学的看法
1.1 认为数学是枯燥的、无聊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书本上陈旧单调的知识点的讲授和习题的练习,很少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少甚至没有对书本知识点更新扩充,并将这些知识点与学生生活联系。所以造成学生认为数学就是无聊、繁琐的计算过程,并且没有对学生的思考问题做出启发性引导教学,对于教学引导并没有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是纯粹的要求学生记忆公式、死记硬背概念和例题,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从而有部分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进入了厌学的情绪,而厌学则导致更加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对于总结归纳也就更无兴趣。
1.2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曾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既调查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不爱学习数学的原因,有很大的一部分的高中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答案:因为数学成绩一直不好,虽然自己也有努力听课、努力做好笔记,但是成绩却迟迟没有起色,所以就造成数学成绩好的同学成绩越来越好,成绩差的学生一直不得方法,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像是进入了死循环,成绩越来越差。所以要打破成绩分层的现象,就必须要引起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积极听讲的兴趣,也可以采用分为小组的方法进行。
2 一些关于进行高中数学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
2.1 教师应该以更加亲和的姿态拉近和学生的关系
有一种情况可以这么说,有很多的学生不愿意学习某一科目并不是说不愿意去学,只是这个科目的任课老师他不是特别喜欢罢了,这就是教师和其所教授课的连带反应,当然也有可能学生本来就不喜欢数学,所以就更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态度,但是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使原本厌恶数学的同学决定试一试。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及时去关心和关爱他们,和学生们一起去处理、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及困难,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解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尝试,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教师要时刻谨记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中间,出现在课堂上,积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要经常保持微笑,态度和蔼可亲,授课时,也要常到学生中间,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敢发表见解的学生要设法引导。同时,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表扬的次数,多表扬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重拾自信。
2.2 激发学生形成脱离老师自我思考的习惯
自从教学改革之后,对于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我们要求不能只由老师作为上课的主动者,要进行反转课堂,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如下教学案例: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时,教师发动学生进行模型的制作,先进行小组分工,然后每个小组都进行几何模型的制作,模型形状既不能太简单也不宜太过复杂,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易拉罐等废弃物加入到模型的底物之中,然后由小组长进行模型的摆放,之后让自己小组的成员进行三视图的绘画。这样具体的视图思考要比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平面中的立体几何图要形象的多,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对于学生立体几何图的想象能力由一个很好的开发引导的作用,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开课之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整堂课中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将大有裨益。新课的导入途径很多,只要是能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而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的手段就不失为好的导入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设立疑问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的兴趣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伴随着巨大的计算量,这对于现在的高职生来说是极为反感的,所以对于高中数学兴趣的培养,不能只是对学生们说数学博大精深,或者是数学是极为重要的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来说,这样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教师从上课的教授过程、题目的解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例题的举一反三,结合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丰富高中数学的广度并贴合实际生活。(作者单位:包头市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