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对立时期农村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文/周倩
摘要: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交织着对城市中现代文明的向往和对故乡农村生活的眷念,正值城乡对立时期农村知识分子开始进入城市寻求城市里的物质与精神的现代文明。本文将探索农村知识分子在城乡变革时期他们的精神追求,从而思索农村知识分子在不同的道路的选择对农村建设的作用,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和孙少平的精神追求和选择人生轨迹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孙少平——执着追梦铸就精神世界
孙少安出生在农村贫寒的家庭却敏感多思,通过读书接触到了现代城市文明,这与身处在农村世代务农的家庭思想产生了剧烈冲撞,身体拘囿于繁重的体力劳动,思想畅游在人类的灿烂文明中。本文将从孙少平的艰苦奋斗精神、独立自主意识、精神世界等方面来认识路遥笔下鲜活的孙少平的形象,揭示人物的现实性意义,学习孙少平面对苦难所展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努力进取的精神。
虽然孙少平家是在黄土高原的贫困农村里,但他并没有被苦难和贫穷吓退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艰苦奋斗,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他有坚定的追求从未放弃读书获取知识,从书本中见识到黄土高原双水村以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背井离乡去追寻城市的现代文明。孙少平的家境贫困供养他读到高中十分不易,在学校他只能吃最便宜的黑馍馍,穿着破烂的衣服,吃不到穿不暖却依旧坚持读书,阅读是孙少平的精神粮食,孜孜不倦的从书本中获取外面世界的密码,正事因为阅读让他变得跟村里的农民的思想有了不一样。孙少平选择走出农村,进入陌生的城市,困难重重他在城市的边缘生活,城市对于外来的农村知识分子根本难有立足之地,他通过自己的劳动力获得了工人的身份,用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生活的磨难抗争在如此贫苦的环境下,贫穷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匮乏。这对农村知识分子孙少平来说贫困曾经深深刺痛了他的内心,但是他没有放弃过自己,反而迎难而上接受苦难磨练自己,孙少平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当今的每一个青年学习。
孙少平作为农村知识分子,他突破了农村祖祖辈辈狭义的坚守土地的意识,也没有接受家里哥哥的安排去砖厂工作,孙少平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拼搏,去挤身于城市的现代化文明之中,孙少平具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孙少平通过学习知识开阔了视野,意识到了城乡的差异开始向往城市现代化去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努力挣脱农村人的束缚,想要摆脱封闭老旧不知变通的思想,这使孙少平高中之后回到农村并不安于留在农村成为乡村教师或者去哥哥的砖窑里谋生计,他不甘心在双水村里度过他的一生,他要去城里闯荡,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他放弃了家里亲人给他安排的人生,放弃了那种一眼就能看到未来一生的人生轨迹,而是他自己有了想法,突破了农村人的狭隘思想要独立要自主,自己给人生有期望有规划,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实现人生价值才是他真正所追求的。在城市的生活,只有当零工当煤矿工人甚至比在农村更加劳累辛苦,但是他依旧坚持自己的道路从未放弃。孙少平拒绝了恋人田晓霞的帮助,以田晓霞的能力完全可以让孙少平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但是他有着自己的自尊和独立意识,就算在城市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也无怨无悔的坚定不移的要过自主的独立的人生。
孙少平代表着城乡对立二元时期的农村知识的形象,他突破了农村狭隘守旧不知变通的思维,而依然保持着农民特有的质朴真诚勤劳的品德,并且表现出新一代农村知识分子的现代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敢于挑战自我突破束缚。孙少平有自己追求的人格理想和精神世界,不甘于像祖辈那样一辈子做个庄稼汉,他想改变命运改变身份,于是他挤身于城市之中寻求精神文明。
2 孙少安——艰苦奋斗驻守家乡
孙少安与弟弟孙少平不同,他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家里有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弟妹,他选择为了家庭牺牲自己放弃继续读书,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想要摆脱贫困与命运作斗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农村闯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孙少安忍受了太多命运来带的磨难,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的他却初中以后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为了撑起家庭他十三岁就为弟妹的温饱奔波,甚是他与田润叶的爱情,由于贫困而不得不放弃青梅竹马的爱人。生活是贫苦的,反而孙少安并未妥协,没有按部就班的在土地上碌碌无为的度过这一生。
在孙少安眼中家庭亲情是最重要的,家庭是他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他的精神追求就是让亲人们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能够摆脱贫穷。家庭本位的思想在孙少安的思想中深根深蒂固,家庭的责任能够让孙少安面对生活的无数苦难无数艰难险阻时不放弃不倒下,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劳与贫穷作斗争,能够让亲人过上好日子。在建好砖厂之后,妻子提出了要分家的问题遭到了孙少安的强烈反对,他不能接受把家庭分裂开来,在他心里他有责任有义务照顾老父亲扶养弟弟妹妹,亲情支撑着他度过了最艰苦的日子,是他可以为之牺牲一切的精神追求。
孙少平一直驻守在家乡,他是农民的儿子坚守着土地力图带着家乡人脱离贫困,也是农村新一代的知识青年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知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于是兴办了砖厂。孙少平在事业上的精神追求是不停歇的奋斗,对生活充满激情在奋斗中实现目标,这样的青春是充实的。孙少安在双水村是出名的勤奋肯干的年轻人,他品行优良充满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且有担当有能力,在十八岁那年就被选为队长,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领头人物。在认清局势后抓住了时机,开办砖厂,把父老乡亲都接到厂里来工作带领着村里人一起致富,过程中几经挫折失败甚至面临倒闭,但是孙少平敢于直面失败并且反思自己,渐渐意识到自己思想的局限性以后,重整旗鼓把砖厂开得更大更好了,真正成为了一名农民企业家。在事业成功之后,孙少安突破了农民的愚昧和封建,没有像其他富裕的村民一样去修建寺庙祭天祭祖,而且投资修建了学校重视教育,他意识到知识能改变命运是通往文明的敲砖石。孙少安作为城乡对立时期的知识青年突破了自身的狭隘性,意味着农村发展进程中新旧思想的碰撞,完成了思想的蜕变。孙少安的人生中有着太多磨难,但他在磨难中展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和突破创新的精神,激励着新一代的农村知识分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