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文/韩梅,冯昌华
摘 要:做好保护、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是东北地区高等学校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也是东北地区高校艺术文化教育的根基所在。开设相关东北少数民族艺术研究课程,即能全面继承、保护与合理开发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审美意识,又能提高高校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研究水准,促进文化艺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东北少数民族;艺术研究;传承;开发
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具有其独特性、鲜明性以及传承性,不仅能表现出某一区域内或民族内的独特文化,而且也能够丰富整个国家的民族性。东北地区高校继承与开发该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文化,需立足于当地原生态民族艺术,将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该地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从而全面、合理地继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
1 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概况
在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境内,受地域、气候、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分布着满族、鄂伦春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东北这片广沃的土地上,这些少数民族世代从事着林业、渔业、农耕业等传统产业,在此影响下各族人民结合自身文化信仰以及先天地理条件创造出众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萨满文化、渔业文化、兽皮文化、农耕文化等。同时,不同民族又具有各自的艺术文化,这其中包含了饮食、服饰、图腾等多方面,故而东北地区的民族艺术多带有强烈的原始色彩和多样性。
受此影响,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简洁大方、质朴率真,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多为游牧民族,长期生存在山间丛林之中,人们会根据日常生活以及信仰需求创作出符合自身需要的文化;第二,色彩绚丽、寓意独特,受日常宗教信仰、祭祀活动影响,东北地区的饰品色带有强烈的色彩性和寓意性,饱含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对未知事物的敬仰;第三,造型奇特,审美与实用相结合,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多保留了原生态的生活习性,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文化,在地域文化长期的积淀和发展中,人们巧妙的将民俗民风和生活需求相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征。
2 高等学校继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势在必行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融合现象越来越明显,很多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逐渐消失,在此情况下,高校有关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东北地区高校加强对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开发显得尤其重要。此外,当今许多高校学生受周边环境影响对传统的民族文化认知存在严重的片面性、缺失性,因此,东北高等学校开设有关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课程,不仅能提升高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以及继承情怀,同时,也能以课堂的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民族艺术文化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意识,更好的推动东北高校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 如何开展高等学校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
高校作为传播与继承之间的连接者,在开展高等学校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此,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在高校建设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民族艺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通常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观念等多方面,但受当今社会社会潮流的影响,很多高校学生逐渐丧失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尤其是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审美。高校开设有关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审美课程,能够从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认识,了解传统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强化对学生的民族文化艺术熏陶,为高校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做好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保护工作。当今很多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濒临消失,加强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保护势在必行。高校可采取相应措施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一定的拯救措施,如可让少数民族籍学生以身为例,带领其他学生亲临实地生活环境,从生活小处做起,积极投入文化艺术的抢救中。再者,学校可成立相关社团,开展一些关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艺术文化补救活动。
第三,坚持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对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开发,高校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基础,而且也要善于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除了以实体物件的形式流传,另外很多是以思想和艺术的形式流传下来,如:满族的萨满教、朝鲜族的长鼓舞、鄂伦春族的呼麦技巧等,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可具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课程,在宗教方面可开设一些有关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与信仰的课程,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关的实践调查;艺术方面,学校可开设一些音乐课、舞蹈课就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声乐艺术进行传承与发展,做好课程教学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密切相连。
高校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有力根据地,高校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即开拓了对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又丰富了对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方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将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融入到高校建设中,一方面促进了高校教学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提升自我艺术审美。因此,做好高等学校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不仅符合当代艺术文化的审美需求,而且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真研,国梁,宋敬凯,王亮,崔剑峰.高等学校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06).
[2] 郭孟秀.论中华民族的多元民族文化观[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06).
(作者单位:昭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