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是陈鹤琴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和借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教育有所启示:幼儿教育应重视幼儿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充分发挥,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陈鹤琴;活教育;启示;意义
一、“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受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和进步教育的影响,并且是在反对我国传统专制教育和长期对中国化教育运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产生的。活教育思想中的“活”除了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更强调了在方法、内容、目的与旧教育制度的区别;他的活教育理论是以三大目标为中心展开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论是陈鹤琴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这也是当今对孩子进行德育的目的之一,贯穿着爱国主义的精神,体现了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相结合的思想。首先,它暗示了人生活的意义和追求。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做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做一个真正的人,他必须热爱人类,不论国籍、种族、阶级或宗教;他必须热爱真理,真理高于一切。当真理受损时,他必须站出来捍卫真理。其次,“做中国人”表明了教育的民族性,对中国人实施的教育必然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也不能照搬西方的教育,须在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结晶的基础之上。再次,“做现代中国人”,第一,要有强壮的身体。人人都知道健康对个人将来事业有很大的关系。第二,他必须要有创造能力,如果正确的加以引导,他的创造力能对社会福利做出有益的贡献。第三,他需要有合作的精神。在各个领域里都应鼓励相互配合和集体协作。第四,他必须有为社会服务的热情。第五,他必须心胸开阔和目光远大,这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儿童天然的创造力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观念,呈现出科学民主的时代是要培养有民主思想和科学素养的现代中国人,所以,教育的目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是发展的,因此社会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育的目的。
(二)“活教育”的方法论
即“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杜威博士提出从做中来学,在这里更强调儿童各类生活活动都要在户外,包括游戏、劳作、与大自然接触活动、自我表达课程、使用工具锻炼等,而不是象过去那样都在室内进行。凡是幼儿自己可以做的都应该让他自己做,教师在“做”中善于引导,鼓励幼儿发现他自己的世界,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好幼儿的活动,启发儿童的思想,激发儿童的兴趣,将知识作用到生活实际的过程中。
(三)“活教育”课程论
即“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书本上可以吸收的知识是间接的、死板的,而从大自然与大社会获得的知识是活的、直接的。陈鹤琴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陈鹤琴指出,五指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理想的生活。它之所以称为五指活动,是因为这“五指”活动象征一只手的五根指头,各个指头相互联接构成一个整体。《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前后尝试的综合教学,就是把各科与各项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幼儿综合地受教育,有效地促进全面发展。陈鹤琴先生当年在鼓楼幼儿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中,实际上就是经历了幼儿生成活动——教师预成活动——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有机结合的实践过程。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提出,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幼教的征途,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代我国的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 幼儿教育要培养创造型苗子,推崇发展适宜性教育和科学的方法
幼儿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主要表现在幼儿的动作、言语、思维、感知、想象等方面。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通过一些言语活动来培养其能力。比如,讲故事,通过看图片和编故事让幼儿产生一些联想。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型的操作活动,既所提问题答案不只一种,让幼儿从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思考。比如,让幼儿对不同颜色、不同密度、不同形状、不同大小进行分类,没有规定以什么标准来分。最后,对幼儿进行艺术上的熏陶,利用音乐或节奏来增进幼儿对事物、概念、情感和其他一些主观内容的理解,促进对主观世界的学习等。如,教音乐、舞蹈、绘画、剪纸等。
(二)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挥
幼儿是“做”的主体,只有幼儿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知识经验。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身心规律,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调动其主动性,使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有极强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的强烈愿望和动机;但是有时候会被误解、批评,一定程度上束缚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目前,在幼儿园教师中,有的教师为了便于管理,制定出规章制度来束缚儿童的行动,从而忽略了儿童的好奇心、好思考的特点,使儿童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事物,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幼儿,无论孩子的想法是对是错,教师都要认真接纳并且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找出出错的原因,让其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为幼儿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开放的心理环境,保证幼儿自主的参与、主动的探索、积极的创造、愉快的表达,引导幼儿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三)
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 作用,让幼儿在游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陈鹤琴说:“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儿童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2)游戏有利于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4)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游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儿童以游戏为生活。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得到完美游戏的生活。
(2)适当的游戏。依照儿童的年龄,给以各种游戏的工具,使他有适当的游戏。
(3)帮助儿童增强对团体游戏的兴趣。独自游戏固然可以发展个性,但是关于儿童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的发展,小团体的游戏是不可缺少的。
(4)游戏最好有音乐为之鼓兴。
(5)儿童当与动物作伴侣,培养儿童的同情心,也使他成长过程不寂寞。
(6)父母可以当做儿童的游戏伴侣,帮助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7)游戏性的教育,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支配他的工作,来养成他的习惯。
“活教育“思想的提出,为我国近代教育事业带来了一片光明的前景,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确立了儿童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活教育”明确表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以及对幼儿园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只有三方相互协调和配合,才有助于儿童身心更健康的发展,这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