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论古筝演奏中的情感体验
发布时间:2014-09-18 09:55:28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357 次

摘要:作为音乐教学内容之一的古筝教学,要充分发挥古筝演奏艺术的优势,把演奏中的情感体验调控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得到提高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

古筝  

情感体验    

原始积累

古筝是我国民族器乐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筝演奏艺术是演奏者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和肢体运动想结合,运用演奏技巧(生理技能)和音乐表演技巧(情感体验)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内涵。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在《音乐美学漫笔》中说过:“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音乐就是传情,声音只是一个工具。”所以音乐表演技巧是建立在演奏技巧基础之上,而演奏技巧是为音乐表演技巧服务的,在整个古筝演奏过程中,情感体验犹如音乐的灵魂,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体验是古筝演奏的关键

在古筝演奏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乏有这样的经历,某乐曲尽管音准、节奏、演奏十分准确,无懈可击,但给人的总体感觉却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引不起听者的情感共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想,原因固然不少,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即是没有很好的解决演奏中的表情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缺少情感体验,或者至少可以说是情感体验比较肤浅,从而导致了艺术感染力的贫乏。

一首好的乐曲之所以能长久地被人们喜爱、接纳,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她的美,一首美的乐曲,也是艺术美存在的价值,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潜移默化,通过她的艺术之美发挥感染功能。

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意志的表达和智慧创造的载体,历来是人类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高级形态和有效方式。创造音乐是人类追求美好理想、寄托崇高情操,表现审美情趣、满足审美需求的最令人向往的表现形式之一。假如我们在演奏过程中仅仅强调音准、节奏等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忽视了演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其结果必然是乐曲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得不到应有的挖掘与提升,所演奏的乐曲肯定是苍白无力,缺乏表现的,所以情感体验是古筝演奏中的关键,应该在重视演奏技巧训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进而通过乐曲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实现古筝演奏最终的目的和价值。

(二)古筝演奏中情感体验的原始积累

既然情感体验是古筝演奏的关键,那么强化情感体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也就是古筝演奏中情感体验的原始积累是怎样进行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善于准确理解、分析音乐作品,领悟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演奏技巧来表现乐曲。

如以抒情为主的《乡韵》意在表现作者对三秦故土的怀念。理解了曲意,就要对作品进行分析、掌握表现手法。乐曲引子借鉴了秦腔花音的方法,大调性的G宫调使用,情绪较为明朗,而当乐曲进入优美抒情的慢板部分,旋律具有民族民间音乐的自然美,借鉴了秦腔苦言方法,表现了对可爱故乡的追忆和怀念。音乐中运用低八度的旋律,目的是增加情绪上的含蓄深沉。在快板部分,古筝技法采用了扫、轮、弹、指序交替运用的方法,音乐的上下行级进,切分节奏的使用、节拍的交替出现以及快速指序等技法的运用,将音乐推向了高潮,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更加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再如《临安遗恨》,这是一首写实性的古筝名作,足以代表古筝演奏艺术的高峰,它采用了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的结构,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构成全曲。作曲家选择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曲调及人物形象,使国人欣赏起来毫无文化障碍;在结构与情感的契合上,二者极其紧密地融合,并且富有逻辑,结构辅助了音乐对于复杂情感的表达,而情感层次的转变也突显了作品结构的合理性。而且,从创作本质上来看,作曲家非常注重运用西方作曲技法来推动“古曲”的发展,使其具有时代精神,井且能够与当下的世界音乐顺流“交流”,使即便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并不了解的西方人也能够接受其音乐本身,《临安遗恨》不仅是古筝音乐文献中的精品,同时也是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宝贵文献,在音乐教学和实践中加强了两方音乐文化对话与合作,对民族音乐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古人曰“乐也者,动于内者也”。音乐正是通过引起人们的想象力,来撼动人们的内心世界的。 “乐者,心之动也”。在塑造音乐形象的音响运动时,又以特有的表现力,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激起他人的共鸣。接着,富有生命的音响打开了心灵的窗户。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音乐的广阔境界中。因而,音乐就从情感到理智,彻底地征服了人们的内心世界。音乐想象力是一种极其复杂生动的高级精神活动,不停地变化着、运动着。虽然各人都听到“四面楚歌”,但产生的共鸣和联想,受到的启示与震动不一样,心灵中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形象思维来。由于主客观相互渗透到情感中来,情感的调动也有差别,激发出的情感各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并不是千篇一律的。

艺术是离不开想象的。只有通过想象才可能从音乐中获得美感。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音乐留给人们的想象领域是最大的,它不同于视觉艺术直观,也不同于文学艺术具体。它留给人们一个上接千古、包括宇宙万物的思维空间,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音乐形象。虽然这种形象带有意想性,比较模糊抽象,并且要和人们丰富的想象相结合,但它同样是栩栩如生,深切感人的,同时又具体的。如《临安遗恨》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点奏,演奏时由弱到强似马蹄声由远及近。古筝声部进入时音量要控制然而力点清晰,要做弱起渐强处理。由于这时是岳飞在狱中回忆自己曾经领兵作战,誓死抗金,并不是表现真正的战场沙疆。乐曲进入到115小节开始渐强,表现了一个英勇战斗所向披靡的英雄形象。此时古筝的快速点奏技法运用了中指扫弦加食指轮抹,似昔日英雄驰骋疆场,正是“壮士饥饮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3、熟悉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也是对情感体验进行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

《浪淘沙》是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传谱的一首琵琶曲,后改编为古筝曲。乐曲运用朴素无华的音乐语言、铿锵推进的节奏,表达了作者坎坷不平的生活及对旧制度的抗争与呐喊,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乐曲的慢板运用锣鼓型的节奏,旋律柔中带刚,造成一种跌宕起伏、颇具声势的势态。确实具有苏东坡《念奴娇》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那种须关西大汉持铜琶铁绰演唱的气魄。快板部分更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表现出豁达大度的气概。

4、要有对生活的积累

人的各种行为、风格以及情感生活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从整体上服从其独有心理机能系统。而人的心理机能及其复杂心理结构的形成,也离不开人的社会生活。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才学越丰富,他在艺术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当你在演奏乐曲时你就会打开“情感的库存”取出与乐曲内涵要求一致的情感信息进行组合,从而完成演奏者的情感表现。

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内容之一的古筝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古筝演奏艺术的优势,把演奏中的情感体验调控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得到提高的终极目的。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