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析新石器时代彩陶装饰纹样的认识及其审美
发布时间:2018-08-16 21:46:53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126 次

浅析新石器时代彩陶装饰纹样的认识及其审美

文/黄凤兰

装饰画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中的装饰性纹样图案,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源,也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根。"装饰"一词,在《辞源》一书中出现,"装者,藏也,饰者,物既加成以文采也"。指的是对器物表面进行点缀、修饰以达到与环境相协调的美化效果。装饰画是一种集装饰功能于美学欣赏为一体的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装饰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被广泛的使用。其载体与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和多样。

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品,在反应社会生活方面的同时,也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而对于陶瓷当中的装饰绘画,技法更是充当了审美作用。使人在欣赏时能够让整个心情都感到愉悦,所谓"畅神""怡悦情性"等,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也从侧面观览到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成长变化。

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中一颗璀璨明珠,新时器时代的陶瓷装饰是以胎装饰为主,分别在陶瓷上进行刻、划、堆贴、锥刺等。陶瓷的装饰手法神秘而又极具魅力。在新石器时代可将彩陶文化按时间地域风格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的仰韶文化有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主要以动物为表现对象,其中鱼纹、鹿纹等最为普遍,鱼纹纹样中《三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又颇具代表性。《三鱼纹彩陶盆》中的绘画艺术形象逼真,富有极强的装饰意味,盆腹部绘有三尾互相追逐的鱼,然鱼头却又大于鱼本身的比例,鱼眼上翻,鱼身细长,反映出当时的人类对于装饰画的生活情趣,能用简洁精炼的线条绘出有趣生动的画面。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图腾意识的反映。

中期的庙底沟类型彩陶主要发展于仰韶文化的中后期,是中国史前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装饰纹样多以动植物图形和二方连续方式植物纹样构成的,在艺术风格上具有华丽优美的特点,庙底沟人将动植物纹样由具象逐步抽象演化成概括简洁的花瓣纹、几何纹,植物纹、旋花纹等,再结合"点"的运用,使庙底沟类型具有自己的特色语言符号,在《花瓣纹彩陶盆》中,陶器的纹饰图案十分精美,由几何纹饰演变而来,最初的构成原则是适应器表布局的需要产生,先用十字分割法分成四个等分,然后分别以米字分割法对花瓣纹反复叠加使用。黑红相间,色彩分明,装饰效果明显。在满足当时人类功能使用的同时,也给器具本身赋予了生命。

晚期的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其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在强调装饰形式的同时,以简洁、抽象的几何造型创造出自由、灵活的艺术作品。

石岭下类型彩陶位居马家窑文化四大彩陶之祖,遗存着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过渡阶段。与庙底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和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石岭下彩陶中,鱼纹已经灭迹,被水陆两栖类的动物纹样所取代。常见的有鲵鱼的变体纹样,形象写实,呈弯曲状,似沿着器物在爬行着。因在某些特点如头部与人脸相似以及身有两足而易被原始人类视作神物。

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装饰纹样较为普遍,而中国舞乐与美术的艺术根源也结缘与此。以《舞蹈人纹彩陶盆》举例,用剪影的形式表现多人联璧翩翩起舞的画面,和各地古代岩画上的舞蹈场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借舞蹈来表达出当时的人们欢快愉悦的热烈场面,层次鲜明,舒朗。把他们或是因为祭祀、或是因为丰收所带来的喜悦之情画在了彩陶上。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乐趣和手工业务的高水平。《舞蹈纹彩陶盆》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艺术作品,其内涵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质,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时代文化。

半山类型的彩陶主要以网纹、菱格纹、三角纹、水波纹、锯齿纹等几何图案为主。彩陶构图严谨,造型稳重大方、色彩和谐热烈。因半山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等水域众多的地方,水波纹被广泛采用。彩陶中水纹丰富多样,线条灵动优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专家研究水波纹能如此流行其根本原因在于水在当时对于他们来说属于自然现象的主要对象之一,长久的干旱以及始料不及的山洪,导致原始人类对水充满了依赖和畏惧之情,于是把水纹以各式各样的形态刻画了出来,以此表达出原始人类对水的崇敬之情和祈愿之心,隐喻出人类在历史长河的急流中,能够不畏艰险,乘风破浪的发展着和创造着。

马厂类型彩陶的装饰纹多半承袭半山类型彩陶。其主要纹饰有回形纹、四大圆圈纹、变体神人纹等,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彩陶中"回纹"是普遍常见的,用横竖短线折绕的线条组成像"回"字形一样的传统几何装饰纹样符号。最早出现在陶瓷和青铜器上用以装饰。因“回纹”构成形式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故而有"富贵不断头"的说法。多数彩陶中的回纹画功严密整齐,一丝不苟,显示出新石器时代人类精巧的绘画技术。回纹是人们从自然现象中水在流动时产生旋涡形态获得灵感而创造的,而水的旋涡形态也与回纹纹样构成形式如出一辙,均体现了向心回旋的形态。原始人类把此符号表现在彩陶上,被用来做为精神上的寄托。“回纹”经过相传,到了宋代,被用做瓷器的辅助纹样,明清以来,回纹以边饰或底纹的形式被普遍用于织绣、木雕以及建筑装饰上,由于这种图案整齐划一而且延绵丰富,人们赋予了回纹吉利永长的吉祥寓意。

《彩陶蛙纹壶》是马家窑彩陶马厂类型中蛙纹的再现,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都有蛙纹的出现,蛙在原始部落氏族有着神灵的寓意,且是水陆两栖的动物,因恶劣的生存环境,人们只能借蛙这种神灵给予精神上的依托,壶中采用变形蛙纹作为装饰纹样之一,图案线条流畅,造型协调一致。与此同时,青蛙也是繁殖旺盛的象征,原始人类运用青蛙作为媒介,体现出对于繁衍生息的期望。就此两点,蛙纹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普遍印记。

   装饰画是人们对美的延伸和扩大,是对物体空间再创造的一种美学艺术。马家窑彩陶的装饰掀开了中国美术史的辉煌篇章和装饰之路。它是最接近人性的艺术,自然真实的凝结了原始民族淳朴的天性,跃动着生命热烈的情感。对于彩陶装饰中多样姿态的创造,是离不开长期生活的地域环境的。无论是蛙纹、水波纹、舞蹈纹,这些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和美满祈愿,是古人对这些身旁物象观察的具象还原,也是对天体律动状态的一种反映和对身处环境的探索和指引。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