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风眠“中西调和”的美学理念
文/黄燕燕
摘要:林风眠作品看似简洁而不简单,其绘画艺术运用中西结合,使用西方的技法融入中国的文化特色,画出别出心裁的画面,使得画面生动、活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关键词:林风眠;绘画艺术;艺术性
著名画家林风眠(1900-1991年),他不仅是中国画的大师,还是西方绘画的大师。林风眠一生是很孤寂的,处于他那个年代有他的韵味,他毕生在艺术中探索与追求,为艺术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绘画这条道路上,而且在艺术修养,爱情事业,都是我们心中的大师,并且他远离名利,潜心钻研。
1 线条与色块的搭档
首先可以从画面的整体结构出发,注重平面色块的分割与布局,全面调动所有部分,不留下一个空白的部分,从而使得画面非常的饱满而不留有余地。马蒂斯说:“画面不存在可有可无的部分,凡无积极效益者,必起破坏作用”。而在中国画中有大部分地方留白,使得画面虚实得当,中国画讲究的气韵生动,特意这样安排的。他的画面中使用色块来表达,但是充分吸收水墨的流动性色块,显得不那么的僵硬,然后使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生动的外形,与之完美的结合。在山水、瓶花、仕女等各种题材中,都是使用色块与线条的搭档,展现出独特的画法,表现出中国绘画的特色,还有着西方绘画的韵味。
2 方与圆的结合
他的画幅大部分都使用方形,以前中国古代绘画也有许多使用方形的画册,但认真观赏品读林风眠的绘画,更具有他独特的特色,但在今天,还是有不少人都在学习他的绘画特色。他使用方形并不是很刻意去画,还是带有许多想法,注意造型与构图的完美处理,追求更高端的布局,使得更加有艺术感。然而在圆的方面,圆也能突出画面扩散的感觉,从造型看来,圆与方还是有差异的,有着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也要使用圆与方的结合,更好的完美结合画面,更具有不一样的感受。从作品中看出大理花、绣球花等等好多花及一些静物画,都使用了圆与方结合,即使画幅不是很大,但从画面可以看出画面的气势,不同凡响,那些芦苇的尖尖,画面中出现尖锐的线条,又与方形的构图、圆形的物体,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画面的几何体,为造型艺术表达出不一样的效果。林风眠那些不规则的花瓶,不讲究的透视等等,都是在追求没有规矩的几何感觉,很合理的运用方与圆,创造出一系列的画幅,幅幅都是那样的精彩有力量,简直让我们大开眼界,很值得我们学习。
3 黑白与彩色
当林风眠在举办展览的时候,他的作品很受欢迎,作品都被售空了,然而那个黑色的棺材与穿着白色衣服的丧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白色的宣纸上展示出来的对比,这是属于各种绘画展示最绝妙的效果。而印象派认为黑色、白色不属于彩色,而中国画认为黑色、白色是绘画色的根本,是绘画的基本色。但是,在西方黑色代表着丧事,而中国白色代表着丧事,这中西方存在着差异。这就使得黑白使人产生联想悲伤。如果黑白完美结合,处理很恰当,展现出来是多么的素雅,如此之美。林风眠充分发挥了黑线的表达效果,侧重于表达黑船、乌鸦、黑石头等等,然而又有白马、穿白衣服的女人白色的水面等等。黑与白相互对比相互衬托,表现出画面的孤静,表达出内心的哀愁。然而有人称林风眠还是“好色之徒”运用及其浓烈的色彩来表现画面,常常使用油画色彩进行厚涂厚抹,大块的鲜艳色块,颜色艳丽相互之间的衬托。他吸收了大量印象派、野兽派的色彩,然而充分的融入到自己的画面中,运用极强烈的大红大绿进行对比,鲜艳的彩色中仍然透露着一丝丝地哀愁。
4 任性与童心
在那个年代里,大部分的地方都见不到林风眠的作品,但偶尔有些儿童的书本上有一幅他的作品,那是很少很少。其实从而发现作品倒是带有童年的心境,有一颗童真的心,画面虽然带有及其丰富的色彩,但作者内心还是有很多的忧伤。画作与儿童画相比,几乎差不多,也没有失去儿童画的天真无邪,教会孩子们多多发现美感,从而促进美学的进展。从他的画作中树枝乱横交错,将鸟与树枝花统统的组织好,然而紧密的构成一幅画作,给予人们一种很单纯的视觉感,让人们内心得到满足。从孩子们天真当中看出他们爱鸟并有着一颗童心,林风眠进入形式结构的深入推敲与完美经营,但其经营与推敲之苦心,竭力不让外人知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仿佛只是任性涂抹,作者于此呕尽心血。
5 风格形成的路径
林风眠在小的时候跟着祖父刻石碑,学着父亲描绘,一直琢磨着学习相关的艺术,在他上学期间学习学院派绘画、雕刻、民间艺术等,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的范围较广。林风眠在创作油画时,他的色彩浓艳、笔触豪放,说写实也不写实,说不写实也写实,介于两者之间,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在此过程中,很多画面都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与西方的印象派、野兽派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不是完全照抄,属于借鉴学习。再加之自己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善于总结、分析,最后形成自己想要的画面效果。从一开始画面的复杂到后面的越来越简洁化,画面简洁而不简单,使得画面更有意境,不仅仅笔触的变化、色彩的变化等等一切都在变化着,越来越成熟干练。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