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宏伟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探微
文/唐艳
摘要: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占有者重要地位,其成熟于唐代,五代两宋发展到历史的顶峰时期,再到元明清的衰落。工笔花鸟画发展到今天,多元、交流、开放的现代社会,促进了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当代工笔花鸟画正朝着多元绘画形式发展。其中江宏伟以独到的艺术审美眼光挖掘传统绘画的精髓,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工笔花鸟画新风格又饱含传统工笔画古典之美的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极具代表性。本文主要分析江宏伟的艺术风格成因、绘画语言特色、审美特征以及其在当代工笔花鸟画界的影响、予我创作的启示进行展开论述。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意境;绘画语言
1 江宏伟的艺术风格的影响因素
1.1 地域文化影响和对传统经典作品的感悟
“生长在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应该关注抚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历史在上面走过的文化足迹,努力挖掘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用自己的语言来与对象交流,来描绘感动自己的生活场景。”显然,地域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必然会影响画家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江宏伟,江苏无锡人,自幼生活学习在江沪一带。然而,在地域文化方面,江沪一带的花鸟画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底蕴,南唐徐熙,北宋徐崇嗣,南宋林椿,元代赵孟頫,明代“吴门画派”、“白阳青藤”,明末清初的恽南田,清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民初的“海上画派”,江沪花鸟画都有很大的成就。
江宏伟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带着自身的经验积累,守住自己对艺术的敏感点,像宋人那样去静谧地体验生活。“我们赏析、品味宋元花鸟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引导过程,引导我们以与他们同样的态度来关注我们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正如江宏伟自己所说我们可以看出,他着力于发掘宋元工笔花鸟画的精神内涵,追溯宋画的古典美和宋元画的历史沧桑感,使得其作品具有深沉而幽静的审美情趣。
1.2 对西方绘画的了解与借鉴
“我看梵•高、莫奈的画,能印证我对自然界所产生的视觉印象,谈莫让迪、巴尔蒂斯的画,让我浮起某种古典情怀。这种古典情怀不是迹象上的再现,而是情绪上的,意识之中的留恋,面对的是现代,泛出的却是内心所隐含的古典情绪。”[2]由此可以看出,江宏伟也经常从西方绘画中吸取营养,他还说“我常想,画工笔花鸟画的人应该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去欣赏一些距离比较远的绘画,因为这样使你无法照搬形形式,却能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趣味和艺术敏感度,这种感性的积累,最终会自然而然的渗透到你的画面中。”[2]因此,我想江宏伟从西画中吸取的不是某种具体的技法,而是敏锐了他感受自然感受画面情绪的能力,从而引导他处理画面的效果朝着自己的审美情趣的方向去发展。
2 江宏伟的工笔花鸟画的语言特色
2.1 构图形式
工笔花鸟画发展到今天早已突破了单一的传统模式。对表达形式的大胆尝试,也拓展了工笔花鸟画的构图形式。在当代审美趣味的影响下,工笔花鸟画的构图有了更灵活的空间。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画传统构图全面认识和把握,显得更为必要。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构图上,江宏伟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他的作品构图形式多样,如折枝式、全景式、边角式,但运用最多也最典型的还是折枝式构图。在他的折枝式工笔花鸟画作品中,也因取物较少,所以加大了构图的难度,如何将较少的草木禽鸟在有限的二维平面的宣纸上传达无限的意境,成为折枝式构图的难点。这又将他的审美精神引入宋元工笔花鸟画的古典与自然美当中,因此他找到了自己观察方法—对景写生。这也使得他的折枝式构图显得生动自然,毫无刻意做作之感。
2.2 色彩特征
六朝谢赫“随类赋彩”和宗炳的“以色貌色”概括了传统的中国画色彩方面的基本出发点和美学原则。然而我们在理解“随类赋彩”这一法则时,应在“气韵生动”的总则前提下来理解。因此,“随类赋彩”不能狭义的理解成随客观事物本来的颜色来赋色,而应该是根据画家当时的心境和想要营造出的画面意境主观的赋色—意象色彩。江宏伟将宋画的典雅精致与西方色彩有机结合生成雅致的灰调。“那时给我启示最多的,一是宋画,一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的宗教绘画,对待宋画的态度,主要是关注画面表层的效果。”“在对宋画感兴趣的同时,我也十分迷恋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如波提切利等人。我会被画面透出的优美情调所侵润。”[2]然而优美的情调落实到画面中就是形与色的和谐关系。这都促使着他将西方的色彩审美与宋画的情致相融合,形成斑驳、迷朦、典雅精致的意境,带给人一种享受自然之美的体验,渐渐地这种雅致的灰调子成为了当代工笔花鸟画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 江宏伟工笔花鸟画的意境美
人与自然审美统一形成艺术意境,统一于画,就形成画境。然而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主于美。也就是说,美是艺术意境的灵魂。然而人与自然的统一表现为“情”与“物”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由此可见,“情”与“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离开了审美主体情感的显照,景物之美如被置于漆黑之中,就显示不出来。所以,自然景物之美既存在于它自身,也存在于审美主体的情感世界里。情与景缺少了那一方,美都不存在。由此可见,想要追寻画面的意境美,那么在景物与审美主体间一定要存在某种情感联系。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小境界”,“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知,……故宜优美”,就是“优美之境”。朱光潜先生说:“柔性美,如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和媚眼似的湖水。……诗如王孟,词如温李,是柔性美的代表。”婉约派“晓风残月”式的意境,就是“优美意境的典型代表”。江宏伟的工笔花鸟画注重对自然的主观感受。他以有时间和历史沧桑感的审美情趣、宋元古典美的审美情趣,通过对四时花木禽鸟的自然描绘,用致雅的灰调,传达出或优美之境或空灵深幽之境。
总的来说,江宏伟的工笔花鸟画多取材于自然状态下的四时花木禽鸟。他坚持对景写生,基本上每一幅作品都来源于写生稿。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创新性的画家,他将传统古典美与西方绘画元素加以融合创新,形成一种古朴、典雅优美、精致深幽的绘画风格。对当代新文人工笔画的诞生及当代工笔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引起了我在创作中的一些思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