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造福课堂
文/祝琳
参加工作以来的近十年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校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很大的变化,几年前,老师们还都习惯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较年轻的教师选择投影放自制的幻灯片,很少有人会网络查资料充实自己的课堂,而且当时学校也没有每班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学方式相对单调,学生对从未见识或接触的事物理解起来比较抽象。
如今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班级教室安装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最新的电子白板,原先基本不会使用信息技术上课的老师们慢慢学会了运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课,当他们体会到现代化多媒体式的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越性之后,现在几乎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了。真是“科技造福教育”。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其丰富的资源素材,可视化的平台,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以声、形、图、文刺激学生的感官,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再现情境,有利于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理性知识架构。
看,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的过程中已广泛应用,如果要说当下教育改革中最热门的学科整合与优化,最百搭的当属信息技术了,现代化的学科教学没有谁能离得开信息技术。它帮助教师更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和接受知识,有利于各门学科教与学的融合。就拿我所任教的小学语文来说,教学课件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和明确学习任务;课文及作者的相关资料可通过教室的计算机联网查询;学生搜集的资料以及作品的呈现可通过投影仪较好地展现;电子白板的运用更是扩充了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乐趣。
记得在《两只小狮子》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于狮子这种动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特意筹备了一次以狮子为主题的小型综合性学习,请同学在课外搜集有关狮子的资料,在班上进行讲解展示。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了丰富而有趣的资料,如果只是让孩子们照着自己的资料念,他们不会有太多感受,所以我让他们把自己的资料在电脑里打开或是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这样全班的孩子不仅能听到他们的汇报还能直观形象地看到相应的图文,他们的兴趣更高了,对别人的交流印象更深刻,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这种知识的获取,学生并不觉得枯燥乏味,而是他们十分乐意接受的。我还在网上给他们找到了《狮子王》这部动画片,放映给孩子们看,在跟随辛巴的经历起伏的同时,孩子们对狮子妈妈说的话有了深刻的理解,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可是好太多了。
还有一次是学习关于春天的词语和诗歌。一年级的孩子对季节的感受比较模糊,我找了大量的图片向他们展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再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图片及视频资源让他们理解“冰雪融化、泉水丁冬、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等词语,有了从白雪皑皑到泉水丁冬,从树木枯黄到吐出嫩芽的视频,有了红花绿柳的美景图片,有黄莺歌唱、燕子飞舞的情景再现,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能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理解教学内容了。在引导孩子们背诵《柳树醒了》这首诗歌时,他们总是把“柳枝、柳梢、柳絮”弄混,我也一直苦恼怎样跟他们解释和区分。我在准备课件时突然发现有一组图片很详细的指出了三者的不同,我如获至宝,马上将其展示给孩子们,对照着图片,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并能清楚地辨别,真是让我省力不少。紧接着,我们跟着电子白板的资源学习生字,更是有意思。首先,我们跟着课件观察笔画笔顺和字的结构,然后调出“米字格”的写字背景,由我先在屏幕上范写,孩子们被这些“高大上”的功能吸引了,有孩子跃跃欲试,主动要求也想到屏幕上来练练,我不忍心拒绝,只好答应。看着台上的同学练得津津有味,台下的孩子们也忍不住了,都想上来试试,枯燥的写字时间变得活跃热闹了。虽然他们还不能很熟练地运用,写出来的字也没有在本子上那么端正美观,但他们感兴趣就愿意练习,对巩固笔画笔顺和字的识记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明显地感觉到,当他们再次回到本子上练习时,一笔一划可写的认真多了。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写字之后,我又将他们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大家仔细观察,评一评,议一议,学习别人写得漂亮的地方,写得不太好的,给别人提出中肯的意见,也提醒自己和其他孩子注意。这样一来,孩子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帮助,学习积极性可高了。这节课虽然是长课,但是我和孩子们都没感觉到时间的漫长和学习的疲惫,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好。
这一两年,“同屏技术”让语文的习作教学轻松不少,孩子们即兴写的文章、片段都可以用手机拍照,同步屏幕,便于及时修改和指导,让评价更为直观深受老师们的喜欢,已被广泛推广使用。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已经步入课堂,信息技术与各门学科的整合更加紧密了。这不仅依赖于政府加大了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为学校提供了充足的硬件设施;还依赖于学校大力开展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培训,在教师中普及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对教师做必要的理论引领。现实发展过程中,学校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教师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自身的进取精神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内部因素,是真正的内驱力,是实现教育信息化,进而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适当的理论指导避免了教师们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时的茫然不知。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学习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都可以成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课程教学的有力支撑。各科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手段也还在不断地研究、开发,二者的有机融合一定会让我们的课程更优化,让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成为享受,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成就现代化的卓越课堂。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鹅公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