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观的实践路径
赵天舒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实生活的大学生就业观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其就业观的应然和实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悖离甚至是冲突,如何使应然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更接近实然状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从实际工作出发,探寻路径,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最大限度地促进应然向实然的回归,以期实现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1 社会需要与自我发展之间的矛盾:世界和我是怎样的
毕业是大学生初次踏向社会,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成长为“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过程的开始。许多大学生就业眼光瞄准大城市,福利高,社会地位高的好单位。一面是有业不就,一面是就业困难。社会需要和自我发展之间矛盾重重。之所以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对世界和我之间缺乏清楚的认识和定位。要把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理想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衡量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心中有数,对能干什么,会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立足于现实,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在就业目标层面上坚持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社会需要和自我发展的有机结合,理清世界和我之间的关系,让理想目标成为督促自身不断前进的发展动力。
2 就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我想怎样和现实境遇
大学生的生活理想、就业理想只有与社会的共同理想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生目标。大学生要从自身的个性特征、专业特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来确定自己的理想,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来规划和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和未来人生充满美好的期待,珍惜将要从事的职业,从思想深处根除“等、靠、要”就业观,树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就业观,以平常心面对就业和创业,不盲目攀比,摈弃从众心理,从自身特点、专业特长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出发,以自身的兴趣、爱好明确定位,客观看待自己,确立自己的就业理想,寻找适合自身的职业岗位和发展方向,使就业观应然判断符合实然现状,最终实现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3 大学生就业观应然到实然的回归路径
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合乎市场导向的理性就业观,实现就业观应然到实然的回归,笔者结合自身辅导员实际工作经历,认为应从基础、保障、手段三个方面着手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观应然到实然的回归。
4 自我教育和社会价值教育是基础
社会需要和自我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日渐增强自主意识和个人发展需求的提高与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数量、质量、层次需求之间的矛盾。就业过程中,如果只注意个人的发展忽视社会的需求,不仅会不利于社会责任感的树立,更会造成自身发展目标脱离现实形成巨大的落差,对就业的信心也会造成巨大的打击,最终无法实现自我发展。而如果只关心社会的需求,忽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愿望,只能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和逆反,最终无法实现对其进行正确的就业观教育和引导的良好实效。要充分尊重、重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将培养学生选择和职业规划能力放在就业指导工作的首位,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主动性。在就业观教育中,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就业观教育全过程,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将个人发展目标和社会需要,民族振兴目标相结合,唯有此才是就业观应然到实然的回归基础。
5 科学引导是保障
就业观应然到实然的回归离不开科学的引导。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在科学测评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找准就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就业创业的优势与不足,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素质,确立合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就业观应然判断,修正自身的职业兴趣和发展目标,准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在充分认识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职业发展规划才是切实可行的。是就业观应然到实然回归的保障。
6 就业指导是手段
6.1 科学分类
每个大学生的就业观千差万别,对就业观的应然到实然的回归教育引导工作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就业创业需求开展“三步走”的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工作。第一步:分析——形势、政策、岗位、自身。通过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班会,团体辅导等活动的开展,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科学分析,讲解国家就业政策,尤其是对地方就业政策充分了解,让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创业形势有明确的认识,在充分解读就业政策的基础上对自身就业创业有明确的认识。第二步:社会实践。通过走出校园,走进企事业单位,实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学校与用人单位联谊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根据就业创业实际现状调整自身的职业兴趣和发展目标。第三步:定位。找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开阔眼界,大学生通过深入社会,加深对社会的了解认识逐渐修正自己的发展目标,视野更加开阔,更理性对待就业创业空间。
6.2 科学分层
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经常遇到诸多困难。根据面临的困难缓急轻重程度不同,科学安排就业创业分层教育和指导工作。毕业季,大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就业创业信息,就业创业指导都是面对广大学生的,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具体细化到每一不同个体则存在很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分层次的就业创业指导,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就业创业工作室进行个别咨询,用不同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就业创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并对大学生提出明确切实可行的就业创业策略建议,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自身就业观应然到实然的回归,做好符合实际切合自身发展目标和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启美好职业生活。
6.3 科学分级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只重视在高年级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和引导工作,就业观教育引导工作应贯彻始终,从学生入校教育开始,将就业观教育引导工作纳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体系,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科学分级教育和指导工作。新生入校,应做好就业创业档案建设工作,初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状况、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对所学专业认知情况等,初步掌握每一个大学生就业观的应然判断。二三年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工作要着重帮助每一个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基础上,积极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主动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实丰富自身就业观的应然判断,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对于大四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要更加细化、有的放矢,可以尝试设立就业创业导师制,通过一对一的就业创业导师辅导,倾听每一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讲解、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帮助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明确给以就业策略和建议,理解尊重学生们,给学生们更多的选择自由和空间。唯有理解的教育才能产生共鸣,才能对学生们的就业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意义。(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