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东野圭吾的时候我在读什么
⻩佳怡
⻰池实验中学 湖南省常德市 415900
摘要:读到一个让人流泪,也让人收获坚强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死亡是一个瞬间,其实死亡是一个过程。溺水导致脑死亡的瑞穗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活下去。
关键词:东野圭吾 ;母爱;人生;生死
一、
我很欣赏的一位作家东野圭吾有一部很好的作品,书名叫做《沉睡的人鱼之家》。
“只有母亲才会为子女陷入疯狂。”像人鱼一样沉睡的瑞穗因为一次意外而永远不再醒来。生活不是童话,所有人都在为幸福而努力斗争着。
“我不相信,她还活着,她还能长大,她还有心跳。”
熏子一直在告诉自己这件事,就算所有人都觉得瑞穗已经死了,她也依然悉心照料着被所有人看作是“尸体”的瑞穗。
没有痛苦,没有绝望吗?当熏子为了证明瑞穗的存在而选择将刀子刺进她心爱女儿的胸膛时,熏子的内心令人探索。
她会为了瑞穗和已无感情的丈夫再度复合。
她会为了瑞穗牺牲掉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
她会为了瑞穗放弃自己即将开启的另一段新的生活。
她会为了瑞穗不惜一切人力、物力。
熏子也是一个女人,是一个脆弱的女人。
但所有的一切都无法阻碍她,因为她还是一名母亲。
仅凭这一点,熏子就可以放弃所有的一切,包括世人对她的看法和评价。
在整篇小说看来,熏子的角色塑造是非常成功的。她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商业女性形象。但是最令人为之动容的,还是她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母性的力量。
二、
这本书已经看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看的时候也在努力思考作者抛出的深度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理解所有的人?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他人的生活?为什么善良总是如此的昂贵?如何去定义“死亡”?
我们无法去评价他人的价值观,也没有权利。世界因为这些不同而变得丰富。幸福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别人就无可置喙。
而且人们总是习惯对自己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说三道四,如果这件事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就绝对无法接受,也强迫他人改变。一个人包容世界的宽度成就他的格局。这也是我们的认知层面。
人不是光靠逻辑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重要的是要坦诚面对自己的心境。我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不符合逻辑也没有关系。
无论外表看起来如何,有些痛苦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不要轻易地去羡慕别人。
而且善良也是无法被要求或期待的。
三、
在小说中,法律无疑是很温柔的。
为了保护未成年的儿童,未满十六周岁的孩子被拒绝行使提供器官捐赠的权利。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法律无疑又是残酷的,因为这会导致儿童器官捐赠者的稀缺,而必须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儿童会因此受到极大的生命威胁。所以不得已之下,只能去国外寻找器官捐赠者。
但是即便去国外,患者能够活下来的机率也是微乎其微。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器官移植手术的先后是以需要进行移植手术的人的病情危急与否作为第一考虑因素。小孩子去国外移植,势必会给当地同样需要移植手术的人带去生存压力。当地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限制国外移植者的名额,要以本国患者优先。怎么限制呢,当然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提高手术金额,让它达到一种难以想象的高度,普通家庭无法满足这样苛刻的条件,自然能做跨国手术的人也就大大减少。二是由于路途遥远,大多数患者在没能来得及进行手术之前就已经死亡了。
也许我们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的国家没有捐赠者出现呢?为什么国家要制定这样的法律呢?而一旦自己本国有足够的捐赠者,器官移植的压力也就会少很多。但从现实中来看,无论在哪个国家,器官移植数量往往是供不应求的。小说中的宗吾无疑非常幸运,他最终得到了来自瑞穗捐赠的器官。可是这样的幸运不会降临在所有有需要的人头上。
将器官捐赠,有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他们缺乏对器官移植的认识,也不敢正视死亡,更没有仔细思考过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曾经,我有问过母亲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只是假设,我遭遇了某些意外,你愿意将我的器官捐赠吗?”母亲有些害怕也有些恼怒地说:“你这孩子说尽说些傻话,我不同意将器官捐赠,人的身体本来应该是完整的,为什么要将其四分五裂后再送给别人?”
我想,深刻地站在一名母亲的角度考虑,她的想法是合乎情理的,也无可厚非。这些关于死亡的“黑色幻想”,她从来不曾也不愿考虑。如果我是一名灵魂主义者,我愿意相信人死后灵魂消逝,身体不过是死者生前承载灵魂的容器而已。将器官捐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生命的延续,这样的行为对自己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全?
四、
那么到底如何才被称作是“死亡”呢?
昏迷状态下尚还有心跳的人,经检测后,大脑大部分功能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受脑死测定,则就被认作是法律上的死亡。如果不接受,则被认为是脑死状态。小说的主人公就瑞穗是在被看作是脑死状态下活了三年。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已经死了,瑞穗的母亲熏子在这样的审判之下成为了——一个为子女疯狂了的母亲。
在小说的最后,熏子说她“看到”了瑞穗的告别,以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托梦”的方式接受了她眼里的瑞穗真正的“死亡”。法定的死亡时间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死亡时间呢?一个被法律确认为死亡的生命她是真正的消失了吗?这也是书本里生死之间的模糊地带。
如何去定义死亡,东野圭吾有他的答案,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我无意去评判任何人。就像东野圭吾教会我的,在生命面前学会包容、接受。正是那些无法去被定义的生命,才成就了我们的独一无二。
故事以一种很平静的方式进行着,所有的人都很温柔。在这个以瑞穗形成的小世界里,所有人都在祈祷幸福。
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小小的喜悦和快乐就好,不要奢望太多。只要和今天相同的明天能够来临,就要感到满足。
在小说的最后,瑞穗幸福地“离开”了,她将心脏捐赠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儿。最后希望那个生活在充满深深的爱和玫瑰香气中的善良的女孩儿,一切都好。
参考文献:东野圭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