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1年以来,武警部队院校建设逐渐步入转型发展阶段。根据武警总部指示要完成3年转型任务的部署。各级单位都改进了作风,真抓实干。各学科任课教员在完成教学过程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课程 课程改革 问题 对策
中央军委颁发的《军队院校和训练机构调整改革意见》明确指出:“针对各类士官岗位特点,改革士官培训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标准,把培训重心放在技能培养上。”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关于改进和加强士官培训工作的意见》则进一步指出:“改进和加强士官培训工作,是提高士官队伍能力素质的现实需要,是加强我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可见,加强士官任职教育,任职类士官院校在转型期内完成武警总部关于构建能力导向的教学体系、构建紧贴部队的教学内容体系,势必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
一、课程改革现实意义
古人言:“破而后立,不破不立。”新形势下,武警部队面临日益严峻的反恐态势,势必要加强完成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加大对教学内容形式的改革。一是提高训练成效。院校课程改革与否,直接影响部队的训练效率高低,因为任职类院校多以培养有技能、会管理、懂指挥的士官人才,而士官在部队中是官中的兵,同时也是兵中的官,各类细致的组织训练有极大部分是经士官指挥的,所以,各院校如还是沿用以前的教育思路,不进行改革,势必会导致培养的士官跟不上形式,甚至造成蝴蝶效应,影响到整个部队的训练成效。二是节约训练资源。与部队的大规模训练相比,院校培训具有集中、高效、科学的现代管理特征,各类士官培训是一项开销巨大的活动,各种保障与需求矛盾非常多,如果把各单位的训练资源层层铺开,将会造成不仅重复开销,而且效率低下的情况,所以,院校转型、院校改革势在必行,集中在院校培训,不仅投入小,而且产出大,并且提高训练场地的使用效益,从而节省部队集中培训时间,节约经费资源。三是涵盖部队需求。武警部队大多数基层单位,训练场地受限,设施不齐全,教学组训能力比较薄弱,偏训、漏训等现象普遍存在,而院校每年招收的生源遍及部队,训练内容以适应部队需求为主,设置的科目也是部队涉及比较频繁的内容,场地设施齐全、物资器材集约保障、组训任教资源丰富,远离居民区受外界干扰小,能够使学员集中时间、精力开展训练,较好的解决了基础单位训练培训的突出问题。
二、课程改革存在问题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一切为了战斗力,一切为了部队打胜仗。”
课程改革的初始由教学目标转变而产生,随着任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要求与旧思路逐渐发生了碰撞,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所讲内容的取舍。任职类院校转型前有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偏于理论的课程数量在总的课程中占了较大的比重,理论多于实际,内容不够精简,不能体现出实践性内容,有实践性培训的内容也相对较窄,尤其是对新列装的装备缺乏相应的培训,与部队实际需求有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二是实践性内容如何更好的融入到实际中去。现在普遍认为在课堂上让学员操作了就是将固有的教学模式转型为实践性教学了,片面注重了横向的发展,能“操作”的课程多了,但是没有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问题,有很多操作学员在部队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会用,部队迫切需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学员去进行基层单位的组训,由点带面的带动整个基层的训练,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缺少引导学员对武器装备的保养、维修,如何封存等内容,缺乏纵向的深度训练。三是教学中如何进行协调。在转型期的实践性教学中,将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单位进行合训的内容,这也符合了“联合作战”的思想,如何协调运作被放在了首位,从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教学场所,都需要单位之间进行沟通,密切配合。
三、课程改革中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任何的变更都会产生一些问题,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并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准备缺乏针对性,惯性思维主导了教学模式。现如今的任职类教育与学历教育有非常大的差别,学员的知识接受能力、整体培训学员的数量增多、装备器材数量偏少,教学中无法像学历教育中进行小班化教学等等,都会对学员接受教学内容有所打折。二是在实践性教学内容上过于宽泛,没有将一项技术学懂学透,常常是学会了使用却不会修理。没有把整个装备器材技术战术性能研究透,满足于用过、看过,常培养“千招会的学员”,但没有“一招精的高徒”。三是课前准备工作不够重视,缺少通盘考虑的大局观。将合训过程想象的过于简单,导致从心里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详细的实施计划,与各级单位协调过程中,因怕麻烦而“一切从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程改革中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积极应对,解决了问题,就会更快更好的完成课程转型、改革。
第一要优化学科内容,根据培训任务合理安排课程,武警总部提出了各院校进行优质大课评比活动。各院校都积极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经过细致的讨论、研究,将有些科目简化为专题类讲座,即精简了培训周期,又浓缩了课程精华,我们常说“训练像战时,战时像训练。”通过总部举办的优质大课评比,我们在日常教学上是否也可以引进进来,把与培训任务关系甚微的知识点剔除出去,着重突出重点内容,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课堂与岗位对接提高学员的训练学习热情,为学员的第一任职需要夯实基础,造就更多的后勤尖兵。
第二要紧贴部队实际,了解部队发展方向,以当前部队的需求以及未来战争需求牵引教学发展方向,培养出“一下去”就能用的人才,让部队真正放心使用,这将是院校教育工作者们不懈奋斗的目标,任职类培训涉及到的实物多、技能多,除了优化课程外,,摒弃以往学员都靠死记硬背来熟悉操作流程,使得学员对每个操作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内在关系掌握不透,往往造成了实践很“骨感”,理论再“丰满”也是空谈。要深化教学改革,必须重点突出实战条件下的应急处突事件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创造逼真的训练氛围,充分的实训与操作机会才是任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要大胆给予学员操作机会,甚至要让学员出错,然后去“为学员解决、维修一遍,再陪学员练习维修一遍,最后与学员研究探讨一遍”,不能仅满足会使用,不会维护保养,这就要求任课教员对所涉及到的装备器材有强大的掌控能力,否则就会“师傅不明徒弟拙”,以免误人子弟,损坏装备器材。
第三要认真考虑部署,无论是单一课程还是合训课程,都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单一课程应准备细致,合训课程的两个单位之间要勤沟通,与上级机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准备,授课所在单位有充足、细致、详尽的准备,如何去统筹安排,考验着各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为了圆满完成任务,要克服“因难而不为,因小而不为,因久而不为”的思想,不回避问题,完善各类机制,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总结下来,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各类教学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