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议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
发布时间:2014-09-18 10:00:40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371 次

摘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备好这节课,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在备课上多下一番功夫,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富有生机、学生富有活力,从而收到好的效果。

关键词:明确目标、整合教材、关注学生、重视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只有上好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质量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要明确课程的标准。

备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标准,作为备课人首先必须明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比如在备《多姿多彩的几何图形》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亲身体验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关系,我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拿到课堂上,如茶杯、乒乓球、胶卷盒、牙膏盒……。并且用纸片手工制作了一些几何体,便于学生在课堂中轻松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关系。

再比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之间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说的是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在讲《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课前搜集了许多精美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内容包括各种各样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汉字、数字、图形、图片等。课堂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了神奇美妙的图形世界,同时多媒体教学更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智慧之窗,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意犹未尽。试想如果课堂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深刻理解,哪会有如此神奇的课堂。

第二,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而编写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教授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材料,也是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教材是教师备课最直接的第一手材料,但教师在备课中也不应局限于教材。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要求。只有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实效。

1、教材能灵活运用。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和本班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组合。比如,我校地处在城乡交界处,由于生源的问题,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尤其在数学方面。同时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制定学习计划。针对这种情况,在运用教材时,就要在完成正常的初中内容的同时还要时时回顾小学的知识点,才能使学生知识衔接顺畅。这使得教师必须把初中教材与小学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在联系实际方面,也要考虑到这一点,结合学生生活地域特征,找学生身边的熟悉例子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知识。

2、对课程资源合理利用。如对配套教材练习、教具的自主开发合理、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等。

任何一节成功的课,必定会有教师再创造的成分,我们不能一概地谈创造越多就一定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一点不创造,就上不出一节精彩的课。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第三,要备学生。

再有教师在教学中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研究学生如何学,就必然产生教学中的盲目性,导致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缺陷。因此,教师必须由教师教转移到学生学,由传授知识转移为培养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程度差异,接受能力高低,年龄、性格与爱好的不同,体质的强弱,家庭的状况等都与他们的学习质量有关,教师要深入调查,备课时要绝对性地面向大多数学生,启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改进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备学生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中的一切,还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可以发散思维。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教师讲课必然要“量体裁衣”地备学生。要在课前备学生,课上察颜观色,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要想用一个教案将所有的学生的情况都包含,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备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内容应具有相当的 “梯度”。这种“梯度”能给基础好的学生留有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问题的延续;让基础知识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检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备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第四,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

1、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显示出优势或不足,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某种教学方法在某以教学环境中使用可能是最优的教学方法,而在另外一种环境中则可能成为劣等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性能”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境,选择一种或几种在当时教学的环境下最优的教学方法。

比如,课堂讨论教学法、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在新课程下的课堂中很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在讲解有理数加减法时整个教学内容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下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式或课堂讨论教学法反而将学生的经历都转移到怎样合作、交流、回报上,浪费了时间,效果也不理想。

2、在运用教学方法是应注意的问题。

如采用设问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突出一个“引”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突出一个“放”字,“引”也好,“放”也好,都离不开教师的设问。

设问要避免下列几个倾向:(1)

所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没有思考性,“是不是?”,“对不对?”这种口头禅的设问要克服。(2) 前面已经嚼得很烂,所要问的结论已经很明朗,水到渠成的设问,学生可以毫不费劲地回答出来。(3)

设问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或设问的问题太大,大部分同学无法回答。

第五,集众之长。

经验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其来源于实践,并被实践所检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并不断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其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当然,用有限的几段文字来阐述“如何备好数学课”这么大的课题实属不妥。好在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想将自己的观点上升到理论高度,只想通过这一形式以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不当之处敬请赐教。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