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校企联合培养、发展与教育机制探索
文/龙杜娟
摘要:校企联合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与教育,需要校企双方党员同志齐心协力,也需要校企双方非党员同志的理解与支持,更需要有入党意愿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追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校企联合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组织关系仍在学校,与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因而未纳入企业组织管理,导致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党的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没有常态化和制度化的保障,本项目通过校企联合,整合双方组织资源,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以实现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
1 背景情况
1.1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提出“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新要求
2014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颁布,针对近十年来有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发展党员质量不高,一些不够党员标准的人,甚至存在一些较严重问题的人进入党内、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现象,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发展党员的新十六字方针,对发展党员质量和整个党员队伍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我们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工作指明方向,明确目标。
1.2 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到“向基层延伸”的新阶段
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党的建设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我们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更高、更严和更具体的要求。
1.3 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进入产教融合的新时期
近示范骨干时期,高职教育以产教融合为基本要求,着力推进内涵建设,校企关系更加紧密,校期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实习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这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校企联合培养与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1 解决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培养的延续性问题
党员的培养与发展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和相对固定的时间周期,党组织着力培养的有强烈入党意愿的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基本都进入到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培养阶段,无论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是预备党员,按党员发展工作流程,都还有一个较长的培养周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地理距离、校企差异、工作压力等因素,都让学校对学生党员的继续培养面临着极大困难。本项目通过校企联合,携手共同加强对有入党意愿学生的培养,以保持培养过程的连续性。
2.2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教育的常态化问题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组织关系仍在学校,与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因而未纳入企业组织管理,导致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党的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没有常态化和制度化的保障,本项目通过校企联合,整合双方组织资源,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以实现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
3 对策
3.1 选定有良合作的企业共建党建基地
就近选择与学校有良好合作关系且党组织健全的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挂牌共建党建基地,将党建合作纳入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将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纳入学生实习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试点预备党员委托培养制度,研究与探索校企共建党建基地的运行机制与保障制度体系。
3.2 安排有入党意愿学生相对集中统一实习
服从组织安排是考验学生入党意志和愿望的重要指标,通过组织行为分专业安排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相对集中到党建基地企业顶岗实习,是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对学生入党动机与入党愿望的有效检验。实习动员时期,提前做好思想交流,通过组织动员与自愿选择相结,安排相关学生采取集中统一实习。
3.3 实施党员教师双导师双指导制度
校企双方分别选择党员教师负责党建基地学生的专业指导与思想教育,明确职责划分,健全运行机制,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顶岗实习管理相融合,将“课程思政”思想落实到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能力提升与专业素质培养中,实现全过程育人。
3.4 成立党的知识学习小组
根据党建基地统一集中实习人员数量,成立党的知识学习小组,以周为单位安排固定时间,在双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党的知识集中统一学习与讨论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分散自主学习与在线学习分享,实施定期思想汇报,健全小组管理制度,将党的理论学习在顶岗实践期间常态化、制度化。
3.5 健全效果评估机制
运用多种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显性化,细化和具化发展对象确定程序,尽可能量化发展对象确定标准,持续跟踪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的思想动态,将学生的思想状态与工作状态相融合,通过学习状态、学习成果、工作表现、工作业绩、企业认可等方面综合考察培养与教育效果,形成较为完善的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培养与教育效果评估机制。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