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文/刘国徽
摘要:随着国际以及国内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各类中小学、高等院校都加强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这样做是相当切合当下社会的要求的。目前国家有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人们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呼声越来越强。体育学科是非常具有互动性以及实践类的一门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所以说,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教师所要担负的责任。
关键词: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程度也在提高,但是当下的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少数心理健康的确实。尤其是职业中专类的院校,目前学生们的尤其是处在职业中专类院校,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刻不容缓。正是因为体育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互动性,以此来作为媒介正好可以进行更好地心理方面的教育,也是目前每一名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都应该考虑的方面。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对学生们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 结合学生的心理 营造轻松课堂
体育教师常常接触许多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不总相同。那么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就是相当重要的,不光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就可以没有很重的心理负担。处于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可以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可以养成学生乐观的性格,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进行适当地指导。教师也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不要摆出老师的架子,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构想。同时也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光要担任好教师的角色,还要充当课堂的引导者或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学生进行更进一步地交流,与学生当朋友以及平等地相处。教师要在积极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要彼此相互的信任,才能和学生真诚地交流,以及相互诚恳地对待。在这样一种环境的前提下,学生才可以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表露心声,更加好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 丰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调查显示,只有教师开展互动性以及实践性的活动时,学生的心理才可以真正的得到放松,不至于拥有太多的负担。体育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的科目,经过实践活动的进行,不光可以培养学生们实践方面的能力强弱,还使课堂外活动的一个延伸。也充实了学生的校园户外活动生活,是一种好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2.1 要让每一名学生参与进来
体育老师要积极地贯彻积极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理念,这一观念就要求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进入体育活动当中。体育教师就要求要在每一节体育活动当中进行心理以及身体地锻炼,并且学生们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活动中。
2.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言语性的鼓励以及帮助,使得学生十分愿意参与进体育课外活动当中,这与以往单调的体育活动不同。要尽量避免出现存在有学生在旁边观看的情况。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活动进行积极、充分地创新,以便来丰富体育课堂中的活动。使得活动能更加有趣,也激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最终得以贯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
2.3 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
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各类体育比赛以及活动,并且要积极地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的意思就是:可以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体育比赛、活动中去。比如:在校内组织篮球、足球等邀请赛、体操比赛等等,这类比赛就可以更多地提供给学生机会去锻炼。至于请进来,就是:可以邀请外校的体育专家开展讲座活动,为学生们提出意见,也阔大了学生们的视野。通过开展以上的活动,源源不断地丰富着学生们的生活,养成学生乐观的心态,排除一些不好的心理状态。比如:内向、孤僻或者自卑的心理状况。
3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要对情商进行培养
3.1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体育教学的过程仍然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专体育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就更要赋予情感。本身也要利用体育的文化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地思考以及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魅力,来是使学生自愿的融入课堂。应用语言来感化学生的情感,尽量可以使用真切的语言或者激扬的语气。这样学生会更加愿意去参与进课堂当中。
3.2 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在以往的观察当中,那些坚持完成体育任务的学生更加优秀,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学生中间也会进行分层,每个人的个性和品质都不一样。那些没有耐心、积极性差的学生一般都无法完成体育任务。所以说,如果要当一位优秀的体育老师,就要去了解学生们的性格的具体情况,积极地表扬那些出色、坚韧的学生。也要对不积极的学生进行指点以及提醒,这样不断往复,激发着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
3.3 增强学生自信心
自信心的培养在任何一门学习中都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那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也要摒弃那些过时的、让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地应用学生们容易接受的方式以及形式去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因此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就要运用现有的资源,结合适宜的体育内容,并与学生们的实际相结合。要把积极地内容带进课堂当中去,更要选好主题、调查学生们的喜好等。
4 结语
体育科目的学习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在此过程就要强调健康的思想,达到使学生们身体健康、坚持体育锻炼、热爱体育的目的。体育活动更是培养现代学生们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人格的一种手段。体育本身有含有积极、丰富的教育性意义。所以说,体育老师就要充分地使得学生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意义,并积极地对教育方法模式进行探究以及深入思考。才能对未来更好地深入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宁波.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2).
[2] 刘涛,袁瑞堂.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的行为取向新课程导学,2017(27).
[3] 陈福照.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课中的渗透[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5(22).
(作者单位:南阳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