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黄土地”精神特质
文/王艳玲
摘要:贾平凹的作品内容很丰富,从乡土到现代都市,从人文立场到社会关怀,无不体现着他作为当代作家,对整个社会的关照,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始终潜伏着独特的“黄土地”精神特质。在贾平凹的小说中“黄土地”精神特质有种回归原始,崇尚自然的美感,而“黄土地”精神特质的状态却与文明的侵害息息相关。原始主义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伴随着纯真人性的丧失,文明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贾平凹在小说创作上就构建了贾平凹原始自然的“黄土地”精神特质。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创作;“黄土地”
贾平凹的作品内容很丰富,不单触及乡土,更是延展到了现代都市,无论是从人文立场还是社会关怀,都表达着他作为当代作家,对整个社会的关照。“黄土地”精神是通过小说创作的方式来实现叙述价值的。而贾平凹作品中的“黄土地”精神,并非单纯的书写与叙述,其本身充满了意义。在精神的层面上,贾平凹也是没有找到灵魂的契合点,要么就是一群精神被掏空的人,要么就是无处栖身的灵魂,这都跟他精神家园的窘境息息相关。身体是生命意义的起点和归宿,是人灵魂的最好图画。贾平凹通过小说的创作,在体现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同时,更是反映了贾平凹的“黄土地”精神。
1 贾平凹“黄土地”精神特质的构建:原始主义
1.1 对原始自然的推崇
“贾平凹对乡村女性是抒情的,充满着美好的怀想和情感的沉溺”。乡村女性作为美的化身,是大自然的天然造化,是诗性作家塑造的最美的女性形象。女性的自然之美、身体之美、大自然所给予的灵性的造物之美,和大自然的美和谐统一起来,就是充满诗意的世界。天然美好的身体里融入了人性中最原始而又最美好的淳朴与善良。这样的品质不掺一点杂质,不被外物所染。单纯的世界里只有爱与诗意。贾平凹作品中美好的身体就是他创作“黄土地”精神特质的载体与媒介,用最质朴的身体构建“黄土地”精神特质的理想方式。
1.2 对当代文明的抵制
“黄土地”精神特质自然是原始主义最直接的表达,但是伪装与丑态却也是“黄土地”精神特质必不可少的一种状态。“贾平凹多年来一直疾病缠身,尤其是肝病基本上一直伴随着他文学的创作。贾平凹自身的经历,带给他身体不同的体验的同时,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将他身体的病痛转化为本身对都市文明的抵触,造就了一大批被文明侵蚀的身体,它们抑或残缺,抑或疾病,或者就是苟延残喘的生命。疾病作为身体的特殊状态,在小说中并不是一般性的细节,而是作为重要的情节线索存在,疾病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紧密相连,而人物的命运也是社会的命运,每个身体上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贾平凹的神经。身体上的疾病或者残缺更能表达作者思想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态度。“疾病是有隐喻意义存在的,大到国家民族的隐喻,小则是个人精神状态的隐喻”。疾病是精神世界病痛的象征,身体的痛苦是心里痛苦的显现。小说中身体的病态都跟文明的侵蚀息息相关,都市文明已然直接影响了身体上的健康程度。原始主义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是伴随着纯真人性的丧失,文明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而这种危机直接作用于身体,身体亚健康的状态,不管是随都市发展而衰竭,还是人为对身体的破坏,都与贾平凹的原始主义主张息息相关。“大自然会疗治许多病的,许多病不是体质上的,也不是外来邪气侵害,而是心理上的,大自然会让你放松,让你沉静,我的情绪也就慢慢好起来”。在都市文明的侵蚀下,或许只有回归原始和自然,才能治愈来自于身体和心理的病疾。
2 贾平凹“黄土地”精神特质的矛盾:灵与肉的冲突
2.1 灵魂的空虚,肉欲的狂欢
《高老庄》、《废都》、《白夜》等作品,将身体弱化为完全意义上的性交工具,这都与都市发展的弊病息息有关。肉欲的狂欢,与精神上的冷漠,使得都市有了彻骨的寒冷。身体是社会的神经,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首先就作用于这些敏感的神经上。身体是第一反应物。都市生活荒淫,只为排遣都市的寂寞,但是却只能像漩涡越陷越深,寂寞也越加不能自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欲望也逐渐蠢蠢欲动,急需身体的感官来刺激一下原本麻木的社会和身体。当都市浪潮来袭,被物欲淹没的身体,也成为了赚钱的商业工具,在男女情感肉体交流上,也更加流俗与利益化,肉体上的狂欢,情感上的冰冷,使精神像鬼魂一样无以寄托。或许在这种“肉欲化”的表达和精神空洞的表现,更令人憧憬美好、高尚的爱情,更怀念曾经遗失的纯情与美妙。贾平凹大色渲染的肉欲和冰冷的情感,实际上也是在唤起人的性灵的回归。生命的本能冲动,精神上的高度自由才是“黄土地”精神特质的呼唤与精髓。
2.2 身体的解放,精神的自由
贾平凹的作品中虽然大有颓废之像,但是却总是有一股至纯的东西,将我们引向对至真至纯的原始性情与态度的思考。身体的狂欢可能只是一种寻找心灵解放与自由的通道。这个通道可以将心灵引向思考,激发潜能。心灵的解放与自由却也不单是身体所局限的,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伦理道德和大众视角所能局限的,其中蕴含着不可忽视的精神上追求。对于性,贾平凹并未持完全的反对态度,性与高度的精神追求本身也表达着他在都市的某些精神寄托,以表达对心灵解放与自由的渴望。
3 结语
贾平凹的小说关乎宗教,关乎人性,关乎社会,关乎历史,关乎民族,内容覆盖很宽阔。他的每一部小说的精神世界始终游走在城乡间,试图安稳他“破碎的灵魂”。贾平凹一直没有停下“黄土地”精神特质探索的脚步,也相信这位高产作家未来会为读者们呈现更多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 余冰.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乡土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6.
[2] 李伟南.论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与民间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本溪广播电视大学)